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王凯:帮24名走失群众回家

德州日报 2017-06-10 09:45 大字

[摘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精彩人生——

“这次您可要看紧了,别再让大娘自己出门了。 ”6月1日,宁津县公安局张大庄派出所民警王凯来到辖区李大爷家走访,他一边帮李大爷收拾院子,一边嘱咐他要照顾好妻子吕某。原来,吕某患有小脑萎缩,独自出门时总是忘记回家的路,就在前几天,王凯刚刚把走失的吕某带回家。

王凯今年32岁,2009年从福建警察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张大庄派出所,成为了一名“片警”。虽然没有刑警工作那般轰轰烈烈,也没有特警工作那般扣人心弦,但王凯却认为社区民警工作大有可为。凭着对工作极度负责的精神,他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全部投入到工作中,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精彩人生。

张大庄镇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处,经常有外地走失群众流落到这里。2013年11月27日晚8点,王凯正和同事驾车在路边巡逻,一位妇女引起了王凯注意,她挑着扁担在路边来回踱步,不时自言自语。“这个妇女面生,这么晚了她怎么一个人在外面? ”王凯轻声和同事交流道。为了一探究竟,王凯下车和妇女进行沟通,“大姐,您是哪个村的?怎么这么晚还不回家? ”面对王凯询问,该妇女语言混乱,答非所问。根据她反常的举动,王凯判断妇女可能是走失人员,当时气温已经降到零度,怕出意外,王凯赶紧把妇女扶上警车,带回了派出所。

在与妇女的反复交流中,王凯得知她姓艾,家住安徽省,可人海茫茫,想确定妇女的身份谈何容易。此时已经接近晚上11点,王凯安顿艾某睡下,自己则返回值班室继续查找。由于名字不详,王凯只能在全国人口信息系统中逐条比对,经过几个小时的查找,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圣泉乡一条人口走失的信息进入王凯视野。该信息中,走失人员为52岁,女,姓名为艾桂英,经过辨认照片,王凯确定这名“艾桂英”正是走失人员艾某。

事不宜迟,王凯立即联系了萧县圣泉乡派出所民警,找到了艾桂英家属,电话那头,艾桂英的丈夫杨某得知妻子被找到,早已泣不成声。第二天一大早,杨某和两个儿子赶到张大庄派出所,艾桂英认出了自己的儿子,一家人相拥而泣,场面令人动容。据杨某介绍,艾桂英患有精神分裂症,2012年12月走失,一家人为了找她寻遍了附近县市,得知德州民警找到了艾桂英,一家人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觉。

2011年至今,王凯已先后救助24名走失群众,每次救助的过程都无比艰辛,可王凯说,既然碰到了,就要负责到底,想尽办法,也要送走失群众回家,每当见到他们和家属团聚,再苦再累也觉得值了。

多年的基层工作让王凯练就了一个“绝活”——能把辖区情况牢记于心,派出所管辖 44个自然村、200多家木器加工厂、42家饭店、17个学校,细到谁家有几口人,哪个路口有几个监控,他都能立刻回答上来,同事开玩笑说,谁家有老鼠洞王凯都知道。

其实,所谓的“绝活”,不过是王凯用心工作的结果。 2014年,德州市公安系统开始推广多元数据平台,为了丰富基层数据信息,王凯挨家挨户走访调查,将辖区所有商场、学校等重点场所拍照留存,回单位反复研究是否存在消防隐患、治安盲点,并提出具体建议加以修改。在他的协助下,宁津县公安局刑侦部门先后多次抓获在逃人员,并屡破大案要案。由于工作出色,王凯先后荣获全市小案侦防工作先进个人、宁津县政法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董建新 本报通讯员 崔秋芬 赵琳

新闻推荐

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关注打通创新的“神经末梢”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打通县域这一创新发展的“神经末梢”。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在基层调研时发现:县级独立设置的科技管理机构比例...

宁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