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家乡大柳面

凉山日报 2017-05-17 00:00 大字

我出生在齐鲁大地一个平凡的小村庄里,这片肥沃的黄河冲击平原不但孕育了纯朴善良的民风民情,还孕育了代代繁华的文化底蕴:关于蟋蟀的,关于桌椅的,关于美食的……这一切的一切都叫我难以忘怀。

“长官包子,大柳面,要吃驴肉上保店。”这是宁津人耳熟能详的三大美食。而这三大美食中我最爱的就是大柳面。

宁津大柳面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最初由张家面铺所创。经过张家人一代一代的传承和发展,大柳面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食品。其特点是:细如粉丝,色如嫩柳,滑爽可口,软而有力。盛于碗内,状如弓弦,素有“弓弦面”,“金丝缠碗”的美称。调卤讲究,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夏季凉面、冬季温面,四季皆宜。

大柳面的制作有特别的工艺。看似简单却需要娴熟的技巧。以精粉为原料,加入适当比例的配料,配料以盐碱为主,不同季节,配料的比例也不一样,然后加水和面,擀成薄片。醭面以细玉米面为最佳,现在一般都使用玉米淀粉。冬季用温水和面、夏季用冷水和面。面和好后醒面据温度不同的变化而变化,然后擀成薄片。擀面时醭面以细米面为佳。切条时,讲究刀功,要轻按快切寸面十刀、切成后撒开如网,搭杆如丝,手缠成缕。下锅煮时,手持面条如提纲撒网,扇面状下至开水锅内,开锅后挑翻一滚,迅速捞出,这样溜煮,虽细如粉丝,但韧而不断,缕分条析,筋软光滑。

大柳面的卤子也有好多种,青椒肉丝,鸡蛋西红柿,蘑菇肉丁,笋丝肉丁,肉沫酱汁……。小料更是多达几十种,花生碎,胡萝卜丁,豆芽、西红柿、豆角、茄子、青豆、蒜薹、黄瓜丝、香椿芽、香菜末、火腿肠末、芝麻酱、香醋、大蒜……。还没动筷子,一桌子色彩缤纷的佐料就让人垂涎欲滴。再看那盛入碗中的面条细如粉丝,色如嫩柳,晶莹透亮,状如弓弦。端起一闻,一股令人愉悦的浓郁麦香洋溢面前。尝上一口,只觉绵软柔韧,润滑异常,滋感清新爽利。一桌子的人围在一起,你吃炸酱面,我吃西红柿鸡蛋卤,我加点黄瓜丝,你撒点香椿芽,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就吃出不一样的温馨,不一样的亲情。

杨丽丽

新闻推荐

济南“米老鼠老太”获誉中国好婆婆

19日,银老太紧握着儿媳的手,给儿媳加油打气。本版照片均由见习记者刘玉乐摄19日,银老太扮成米老鼠,等待游人前来合照,为儿媳赚取治疗费用。19日,本报A11版刊登的一组照片被多方转发,引起网...

宁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家乡大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