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60个特色项目助2000人脱贫,60个特色项目助2000人脱贫

德州日报 2016-11-04 00:00 大字

[摘要]宁津县利用扶贫资金推动产业发展,引导贫困户入股——

□本报记者袁芳本报通讯员张照廷

“村里建了养驴场,我加入养驴合作社,年底有分红……” 10月28日,记者在宁津县部分贫困村采访时,村民欣喜地讲述了扶贫工作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去年以来,宁津县积极进行精准识别、***、精准脱贫工作,脱贫攻坚初见成效。

该县精准识别贫困人口3889人,截至目前,发放扶贫贷款1200余万元,实施脱贫产业项目60多个,年底将实现24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摘帽”、2000名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

基础建设改善贫困村发展条件

走进省定贫困村杜集镇王纸房村,只见绿树环绕、干净整洁。村西建起了6个高标准双孢菇大棚,村东建起了广场、挖了人工湖、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建成了集健身、休闲、蓄水、养殖于一体的公园,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和提升。“想要改变贫穷的面貌,先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宁津县扶贫办主任曲振海说。该县有45个省定贫困村,针对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公共服务滞后等问题,该县将扶贫专项资金和部门涉农资金充分利用起来,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大力推进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全县共新建村村通公路77.3公里、村内硬化道路14.45公里,安装路灯300余盏。

产业引领撬动贫困户增收

在相衙镇,省定贫困村码头张村发展起了养驴产业。“我们依托财政扶贫资金30万元,建起了上龙食品有限公司,同时,又延伸了驴肉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贫困户还能在家门口就业。”村党支部书记张兰格说。养驴产业预计年可吸收100多人就业,全村人均增收万元左右。“码头张村的养驴产业只是宁津县众多扶贫产业中的一个,今年,我们共实施了60多个产业扶贫项目。”曲振海说。杜集镇王纸房村的双孢菇养殖引领了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变,实现了贫困户脱贫、村集体增收、承包户受益。张大庄镇沈庄村的农村淘宝电商项目,不仅助农增收,还带动了家具及其他产业的发展,更好地促进了贫困户脱贫致富。

金融扶贫老弱病残也解困

在长官镇长北村,当上和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股东”的贫困户刘金路说:“成了‘股东\’,我今年就有信心摘掉穷帽了。”

今年60多岁的刘金路,几年前因为一场大病,欠下几万元医疗费。今年年初,县里扶贫干部告诉他贫困户在银行贷款有政府贴息,他可以把贷款的资金入股到企业,每年都能有分红。他立即向银行贷款了5万元,入股当地和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按照协议,他每年可以获得3500多元的固定分红。“宁津县70%贫困户是老弱病残,让他们实现脱贫,金融扶贫发挥了巨大作用。”曲振海介绍。

今年宁津县拿出600万元风险补偿金,可撬动扶贫贷款6000万元。截至目前,已发放扶贫贷款1200余万元,可带动500多人脱贫。

新闻推荐

宁津入围省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宁津入围省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示范

科学评定信用等级 褒扬诚信惩戒失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