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瑰之约 与爱相约
有人问:“爱也可以读吗?”当然可以。认真品读爱,你会发现:爱不仅涵盖了亲情、友情、爱情,更是一份牵挂、一声问候、一句祝福、一次鼓励……爱是一座照亮黑夜的灯塔,使迷失航向的船回到港湾;爱是一把在烈日下撑起的伞,使漂泊异乡的人得到亲情的荫庇;爱是一道挂在天边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人看到人生天空的美丽……那么,爱到底是什么呢?它是一本书,是由千千万万个真实故事编成的一本书。读它,会使你感动,让你流泪,牵动你的心。当打开爱这本书时,你会看到一幕幕感人的故事,这份感动会让你一生难忘。
特约记者 冯清芳
回顾即将过去的2014年,本报义工、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志愿者和众多读者一起经历了一次次感动,为贫困家庭、困难学子、重病患者、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发起了无数次爱心捐助,遭遇不幸的他们曾经那样渴望这份爱。炎热的夏季,志愿者、爱心商家为环卫工人、交警和坚守在一线的人们送去清凉;金秋时节,本报义工不畏艰辛,行走在寻找贫困学子的路上,为帮他们圆大学梦,我们努力着;看到偏远山区留守儿童们长满冻疮的双手,大家再次踏上爱的征程,为他们购买棉帽、手套、围巾等保暖物品,让他们在寒冬感受到温暖……
爱心接力,圆了寒门学子求学梦
当梦想的脚步被残酷的现实牵绊,唯有爱才能为其插上腾飞的翅膀。上学,是每个学子梦寐以求的事,然而,残酷的现实却让怀揣梦想的他们不得不面对与校园失之交臂的困境。为帮这些孩子圆求学梦,8月初,本报“媒瑰之约”爱心义工联合满地阳光爱心协会开展了2014金秋助学行动,发动社会各界筹集助学款。短短20天时间,150多位爱心人士慷慨解囊,筹集善款16万元,98名家境困难的学子获得了“自强不息”奖学金。
关爱救助贫困学子,是滕州日报社坚持开展的公益活动。从2004年秋季开始,每年都开设“寒门学子圆梦行动”专版,呼吁社会各界人士、爱心商家积极捐资助学,帮助这些学子走进大学校园,接受高等教育。
活动开展10年来,已有100名贫寒学子受到爱心救助。其中,2014年的“金秋助学”活动,不仅让30多名贫困学子走进大学,还帮60多名中小学生解决了燃眉之急,让他们重拾信心走进课堂,追求自己的梦想。
因为有爱,留守儿童冬天不再冷
冬天像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在那纹路清晰的眉目间,可以看见早春的青葱,盛夏的热情和晚秋的收获,同时也充满了各种凄凉与无奈。严寒的季节总有些让人寒心的事,每年这个时候,总有一大批留守儿童经历着身体和心灵的“寒冬”,他们的双手、双脚在这个时候总被冻得破裂流血,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天真地笑着。
12月15日,本报再次发起“媒瑰之约·爱在冬季暖手公益活动”,诚邀社会爱心人士,为山区里的孩子奉献一份爱心、一片真情、一点温暖。这一路,不管多辛苦多艰难,义工们都并肩携手,从来没有放弃过,用点点爱心温暖这些孩子幼小的心灵。
活动启动后,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高度关注。上至八九十岁的老人,下到七八岁的孩童,他们用爱温暖了山区孩子们的心。其中,“新浪乐居”滕州站创办人王超拿出5000元资助山区孩子,希望给他们带去温暖。
12月19日,义工和爱心商家为柴胡店镇大王楼小学和郭沟小学的孩子们送去保暖物品。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的唐娟自掏腰包购买了50副手套、140个口罩送到报社。还有许多市民纷纷来到报社捐款送物,爱心一波接着一波,孩子们的冬天不再寒冷,他们稚嫩的脸上洋溢着温馨幸福的微笑。
默默奉献,让更多人看到了希望
身穿红色、黄色小马甲,佩戴着“义工”的胸牌,传递着社会正能量,深入城市乡村,走进社区家庭,开展各类志愿活动,情系弱势群体,将爱心传递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义工。
这个充满正能量和生机的词,在许多人眼中不仅是爱的象征,更是奉献的诠释。一年的光景很快就要过去了,回首匆匆走过的300多天,义工、志愿者们的身影无处不在。
6月29日,滕州日报社“媒瑰之约”义工联合市传统文化促进会、明德学堂、蒙正学堂爱心志愿者,走进姜屯镇张坡村,为这里的30位70岁以上的老人举办了一个隆重的集体生日宴会,用行动诠释了关爱和孝道。
每逢节假日,大街小巷总少不了义工和志愿者们的身影,他们或在烈日下协助交警指挥交通;或在街道帮城管队员清理占道经营的商贩;看到环卫工人辛勤清扫,他们在街道、社区、广场等地挂起环保标语,倡导市民共同爱护城市环境……无论是在工地、矿区、田间,还是在社区、街头、敬老院,只要提起义工、志愿者这些词,人们总会投去佩服、尊敬的目光。
曾经的一桩桩、一幕幕,不仅诠释了关爱、奉献、责任、担当……这些充满社会正能量的词,告诉人们什么是义工。
新闻推荐
本报联手滕州德意君瑞置业有限公司启动“‘3·5’榜样力量、好人好报”爱心义工行动把我们的爱献给“最美”的人
...
宁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津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