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测评真的靠谱吗?

四川法制报 2021-11-17 00:50 大字

篮球运动爱好者董林(化名)没想到:一场篮球赛结束后,新买的球鞋严重开胶了。为了买到一双好球鞋,他曾连续刷了两天某第三方测评平台发布的评测视频,最后花620元买了这双视频博主鼎力推荐的“又帅又能打”的球鞋。

“这些测评平台推荐的商品就这么不靠谱吗?”董林很是疑惑。

这也是很多消费者的共同心声。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不少第三方消费品测评平台,通过对产品测试评级,声称在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为消费者提供购物参考,一些测评平台还推荐商品乃至直接带货。消费者买到问题商品、质疑其公正性的声音也不绝于耳。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目前第三方测评机构的数量越来越多,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不少测评机构自立标准,给商品做评级、认证或推荐,难言科学与公正。

乱象之一 没有准入门槛

“美妆蛋大测评”“散粉红黑榜”“××彩妆全线测评”……在一大型社交平台上,记者输入“美妆测评”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显示有“6万+”个相关的图文或视频。

这些内容的发布者,有的是一些美妆博主,类似于“个体户”;有的是一些第三方测评机构,背后是拥有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公司团队,行业从业者陶松告诉记者,近年来第三方测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背后逻辑是切中了消费者面对众多商品时的选择困难,及其对商品功效或安全、服务、价格等方面的担忧。

“从表面上看,消费品市场似乎更规范了。”陶松认为,但实际上是市场更加混乱了。陶松解释,互联网技术的发达,极大程度上降低了评测入行的门槛。只要有一台手机,就可以录一段试用、检测一款或多款产品的视频。

在中国质量报刊社《产品可靠性报告》杂志社社长刘大平说:“目前相关部门对第三方开展测评服务没有从业资质、准入门槛的规定,行业参与主体的良莠不齐会为虚假测评、营销推广、恶意公关等灰黑产业链提供温床。”刘大平说。

乱象之二 自定评测标准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没有准入门槛外,第三方测评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评测标准,一些机构自立标准,给商品做评级或推荐。而评测标准不同,得出的结果可能会完全不同。

以美妆领域为例,有的保湿评测方法是“将产品涂抹在新鲜的玫瑰花瓣上,8小时后再次拍照对比,花瓣越鲜艳饱满,说明产品的锁水力越好”。对于上述评测方法,德州昂立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工程师翟丽认为,用植物作为实验对象,效果是不能类比到人体皮肤上的,得出的结果没有说服力。

乱象之三 虚假测评普遍

记者注意到,目前一些“头部”测评机构正在扩展商业版图,除了做评测外,还基于利益考量,要么推荐自己的产品,要么为他人代言产品,甚至有些平台出现了“黑”竞争对手产品的情况。

董林就发现,从去年开始,自己经常浏览的第三方测评平台上多了一个“购买链接”,“这种做法更像是提供了一个商家‘白名单’,即这个商家是该测评平台认可的,商品质量是有保障的”。

今年年初,广东省公布2020年查处的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其中,“小红花测评”因商业诋毁被罚10万元上榜。案例称,经查明,当事人通过在多个互联网平台上注册“小红花测评”栏目,发布比较实验文章,通过设置不合理的比较条件并得出对广州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利的检测结果进而丑化其公司销售的商品形象、降低竞争对手商誉。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以测评、投诉服务为名,实际上却是为了赚取流量、谋取私利。从这个角度而言,建立测评、投诉服务准入机制,提高市场门槛,加强行业监督很有必要。”刘大平说。

解决之道 建立科学机制

在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胡钢看来,非独立公正的测评结果,涉嫌构成对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侵害,也涉嫌构成虚假宣传或商业诋毁等不正当竞争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北京宣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杜秀军分析,如果因测评标准虚假混乱给企业造成不利影响,受害企业可以起诉测评平台,追究其侵权责任,也可以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对测评平台给予行政处罚。

胡钢建议,应进行法治化的系统治理,特别要完善落实公益诉讼制度,更好地发挥消费者组织和检察机关的积极作用,快速高效一揽子解决涉及众多消费者的各类侵权行为,并予以巨额惩罚性赔偿。

“一个科学合理的机制远远好过于所谓的‘良心’。”陶松对记者说,他注意到很多测评平台习惯宣称自己是“良心评测”,但机制有时候比“良心”更能让消费者安心。据法治日报

新闻推荐

德州首条初中生定制公交开通 途径5个小区,目前31名学生乘坐

本报德州11月4日讯(记者李梦晴马雪平通讯员刘吉健)“这个小区有两个学生下车……”11月1日晚上6点40分,德...

德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