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高息理财”套走你的养老金德州千余市民购买“银多利”血本无归

山东商报 2019-11-14 09:34 大字

11日,在位于<a href=德州市天翔大厦的银谷公司办公地点,公司负责人王树荣向前来讨说法的受害者说明情况">11日,在位于德州市天翔大厦的银谷公司办公地点,公司负责人王树荣向前来讨说法的受害者说明情况所谓的“出借确认书”上漏洞百出所谓的“出借确认书”上漏洞百出一位受害者现场签字确认被套牢的钱数一位受害者现场签字确认被套牢的钱数听说年化收益高达10.5%

他瞒着家人用养老钱买“理财”

稀里糊涂签协议结果血本无归

涉事公司却总以各种借口推脱

据介绍受害者目前至少1234人

其中超过九成都是老年人

……

攒了半辈子的钱,背着家人拿来买银谷财富推出的“银多利”理财产品,结果到期却无法兑付,理财公司给出的方案是要么等,要么续约至少三年期的“区块链”。眼看养老钱没了着落,年逾七旬的市民徐先生真的是欲哭无泪。

记者了解到,像徐先生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据另外一位受害人柴女士透露,购买“银多利”无法获得兑付的人已经有1234人,而且超九成都是老人。据柴女士保守估计,涉事的银谷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德州分公司涉及的金额已逾亿元。

目前,柴女士等人已经准备向德州经侦报警。柴女士等人的血汗钱和养老钱最终将何去何从?本报将持续关该注事件的进展。文/图记者宗兆洋陈卓

破碎的“理财梦”

2018年的一天,徐先生途经德州市德城区金融大厦附近,一名热心的年轻人向他推荐银谷财富推出的“银多利”理财产品。这个业务员表示,这款产品适合有闲散资金、渴望投资获得高收益的人群,可以为子女储备教育基金、为老人储备养老基金,而且资金是转向西安银行存管,年化收益可达10.5%。

徐先生年逾七旬,想为子女和家庭增加一些收入,于是就背着老伴,将家中存款购买成了“银多利”,前前后后共投入近四十万元。原本徐先生还在盘算以后的理财收益应该如何给子女进行分配,结果现实却把他的“理财梦”击得粉碎——他所购买的“银多利”大部分都无法兑付。

有同样遭遇的还有市民柴女士。丈夫因故去世,她获得赔偿金和丧葬费等共计10万元,经朋友介绍后,她也把钱全部用来购买“银多利”,还让妹妹也跟着买,结果到期后,也发生了无法兑付的问题。柴女士为此奔走了三个多月,在这个过程中,她认识了许多有同样遭遇的人。柴女士这才得知,“银多利”早已停止兑付,甚至“银谷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德州分公司”也已经注销。

“如果是一开始就无法兑付,我们也不会陷得那么深。”柴女士说,很多人一开始都只是少买一点,期限也较短,而这些短期小额的理财产品基本都可以及时回款。同时,业务员会带着“客户”去外地“开会”,实际就是在旅游之余,将客户聚集在一起宣讲这些所谓理财产品的利好。再加上平时还会不时地向“客户”发放农副产品等福利,很多业务员与“客户”都已经非常熟悉,柴女士说,所以他们才会下定决心进行较大的投资。

资金去向成疑

另一位也姓柴的女士向记者展示了一部分购买“银多利”的“客户”名单,仅6页名单上就有300余人,这些“客户”购买“银多利”少则数千,多则十余万。

据柴女士所知,购买“银多利”无法获得兑付的受害者已经有1234人,而且超九成都是老人。柴女士说,除了“银多利”,银谷财富还有针对“大客户”的“金鼎一号”,5万起预约,实际成交金额都超过10万元。据柴女士保守估计,银谷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德州分公司涉及的金额已逾亿元。

柴女士还向记者展示了购买“银多利”的“合同”。所谓合同,实际上是一张“出借确认书”,确认书上约定出借人将款项管理权限交给银谷,还以诸多条目规定了出借人的义务,唯独没有涉及银谷自身的义务和出借人的权利,而且出借人签章部分是直接打印的,银谷公司的合同章也是打印上去的。

“当时不懂,现在仔细一看才知道合同根本就不正规。”柴女士表示,除了合同不正规,出借资金的去向也让人生疑。

“钱根本没有转到西安银行。”柴女士出示了一份银行交易流水明细清单,显示她购买“银多利”的10万元是经过“银企对接渠道”直接转到(特约)漫道科技(数码批发),还有市民的钱被转到(特约)厦门平安,以及(特约)鼎盛保险等公司和机构,这其中并没有任何环节和字样显示与西安银行有关联。

回款希望渺茫

此外,在银谷在线APP上显示的资金流向,也让柴女士等市民不解。他们出借的资金被划分得非常细碎,有的借款人只借款百余元,或者几十元,用途则是装修和扩大经营,甚至还有购车、买房。

“借这点钱有什么用,我觉得是假的,就是做给客户看的。”柴女士说,银谷平台的信息披露极差,只能看到极其简单的借款用途金额和部分姓名及身份证号,对借款人资质没有任何说明,也没有身份证照片和借款协议的展示,真实性实在不好判断。更让柴女士觉得蹊跷的是,她将APP上显示的38笔出借金额相加,结果竟然超出了其购买理财产品金额的总额。柴女士只买了10万元的“银多利Y-12”期产品,结果出借金额相加竟然已超过16万元。

除了信息不透明,银谷公司业务员的做法也有问题。此前,徐先生在购买“银多利”的时候,一名业务员曾垫付3.5万元,结果第一批回款时,该业务员没有经过徐先生的同意,就私下转走了3.5万元,而这笔钱并不是该业务员垫付的那一期的回款。

“在APP上显示的倒是有回款进度,但是有时眼看已经到了99%,结果第二天打开又清零了。”柴女士说,信息的不透明,业务员私自转走客户钱的作为,以及随时清零的回款进度条彻底地击碎了他们对银谷的信心。就在这时,银谷公司向客户发布公告,声称债权已经转给云南华信电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由华信催收。

“银谷根本没有通知我们,直接就发了个公告,这个华信是什么公司我们也不清楚。”柴女士等人向业务员咨询,业务员告知华信是一家国企背景的科技企业,华信会和银谷一起催收债款,赎回期届满的客户可以等待回款,但是回款期限和数额无法保证。

锐减的业务员

业务员还给了柴女士等人一个选择,告诉他们可以选择续约“华信区块链”。“业务员说华信是国企,买了区块链就相当于转成国企债,国企是不会欠钱不还的。”该业务员的说辞让部分客户暂时放下心来,但更多的人仍持怀疑态度。同时,柴女士还发现银谷公司的业务员数量从之前的60余人已锐减至不到40人。

兑付遥遥无期,分公司已经注销,很多业务员离职,柴女士等人担心最终会人去楼空,他们这才上门讨要说法,在派出所民警的协调下,最终采取了一种很无奈的方式——直接住到了该公司的办公室。

“我们也是没办法,才搬到他们办公室住,就是怕他们连夜跑路。”截至11月11日,柴女士等人采取轮值打地铺的方式,每晚至少留三人,在银谷公司位于德州市天翔大厦的办公场所已经住了近半个月的时间。

当天上午9时30分许,在位于德州市天翔大厦的银谷公司办公地点,已经有十余位市民和派出所民警在现场,该公司负责人王树荣站在人群中间。面对受害人群关于回款的质问,王树荣表示“只能等”,她也“没有办法”。记者以客户亲属身份进行询问,“要等待到什么时候”,对方则告知须客户本人前来。关于“区块链”,王树荣只说是由“华信科研所”发布的,还声称可以从官网查询得知,但关于官网网址的问题却避而不答,随后便趁乱离开了现场。

银谷的“缓兵计”

对于出借人款项没有转到西安银行的疑问,现场一位王姓业务员表示,这是“银企对接渠道”的正常操作,还说,平台APP上借款总额超过实际借款额度是因为“循环出借”。“债权转给华信,由华信进行催收,你们可以选择等待,但是不能保证回款日期,当然也可以选择‘华信区块链’,但是要续约最短3年。”该业务员还表示,他在这里已经工作了五年,手中有四十余客户,涉及逾600万资金没有兑付,他自己也已经半年没有发工资,而且自己也有资金在里面。但该业务员的说辞并无法让柴女士等人安心,大家都觉得这是银谷的“缓兵之计”。

“据我了解,银谷现在有145亿应收账款,得给华信足够的时间。”该王姓业务员对续约华信至少3年做出如上解释,他说,本来公司情况挺好,结果国家出台了“新政”,对公司影响很大,原本在金融大厦的办公地点也因此被取缔了。

该业务员所说的新政,是2016年8月银监会等部门正式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简称《办法》),其中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向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备案登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有权对备案登记后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并将备案登记信息及结果在官方网站上进行公示。

目前,柴女士等人已经准备向德州经侦报警。柴女士等人的血汗钱和养老钱最终将何去何从?本报将持续关该注事件的进展。

套路满满

热情推荐“理财”

2018年的一天,银谷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德州分公司的一位业务员向市民徐先生推荐了一款叫“银多利”的理财产品。

宣称有高收益

该业务员表示,这款产品适合有闲散资金,渴望投资获得高收益的人群,可以为子女储备教育基金、为老人储备养老基金,而且资金是转向西安银行存管,年化收益可达10.5%。

结果无法兑付

徐先生年逾七旬,想为子女和家庭增加一些收益,于是背着老伴,将家中存款购买成了“银多利”,前后花了近四十万元。结果徐先生所购买的“银多利”大部分无法兑付。

继续放“长线”

据另外一名受害者柴女士介绍,很多人一开始都只是少买一点,期限也较短,而这些短期小额的理财产品基本都可以及时回款。同时,业务员会带着“客户”去外地“开会”,实际就是在旅游之余,将客户聚集在一起宣讲这些所谓理财产品的利好。

跟客户先混熟

再加上平时还会不时地向“客户”发放农副产品等福利,很多业务员与“客户”都已经非常熟悉,柴女士说,所以他们才会下定决心进行较大的投资。

涉及金额惊人

据柴女士所知,购买“银多利”无法获得兑付的受害者有1234人,而且超过九成是老人。柴女士说,除了“银多利”,银谷财富还有针对“大客户”的“金鼎一号”,5万起预约,实际成交金额都超过10万元。据柴女士保守估计,银谷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德州分公司涉及的金额已逾亿元。

关注

信誉不佳的“兜底”公司

事实上,2018年5月,德州市德城区广川街道办事处金融办曾向辖区内写字楼发布预警提示称,涉嫌非法集资企业——银谷财富(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有意入驻,请写字楼产权方做好预防。反传销网也曾在2018年6月2日发布银谷财富因为涉嫌非法集资,被一地方金融办拉入黑名单,被禁止入驻当地物业的信息。

经查得知,银谷财富(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建于2013年9月,注册资本5000万元,两个自然人股东李希斋和孙敏,法定代表人黄振华。经网络搜索“银谷”+“回款”关键词,有超过29万条结果,多数都是询问银谷回款时间,还有询问银谷不回款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的。按照网贷的常规说法,银谷可谓已经“爆雷”。

而关于为银谷“兜底”的云南华信,其注册资本是11000万元,是由北京华信电子和江苏华信区块链研究院有限公司注资控股华信系企业。且不说1.1亿元的注册资本能否为动辄百亿元的应收债款“兜底”,此前在多家“爆雷”的网贷平台中,曾多次出现“华信”的“身影”,北京华信电子还被2次列为失信被执行人,10次被列为被执行人,“华信”的信誉也十分堪忧。

除去企业的“恶名”,银谷公司业务员的行为和出具的“出借确认书”也涉嫌违规。《办法》规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对出借人的年龄、财务状况、投资经验、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等进行尽职评估,不得向未进行风险评估的出借人提供交易服务,且不得直接或变相向出借人提供担保或者承诺保本保息。但据柴女士说,银谷并未进行过任何针对出借人的评估,而且业务员也没有做过任何投资有风险的警示,其手中也还保留有业务员对其出借款项做出的担保。

此外,关于银谷债权转让的公告,债权转让行为的主体应该是原债权人(银谷方或投资人),且转让债权时需要书面通知债务人(借款人)。然而该公告的主体却是第三方华信区块链,且没有提到书面已通知借款人,因此该债权转让公告的法律效力也存疑。

此外,关于华信区块链的“官方网站”,记者几经搜索,均无法查到有效的官网,只能搜索到关于华信区块链相关的企业信息,通过“天眼查”链接的“华信区块链公众号”也已经停用,作为有能力承接百亿元应收债款的一款产品,竟然难觅行踪。

新闻推荐

德州市中医院 深秋时节养肺从清肺开始

深秋时节,寒冷、干燥的空气很容易伤到肺部。肺部越健康,人体抵抗力越强,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几率就越低,因此养肺很重要。德...

德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