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杨富生从报纸中寻找创作灵感
杨富生,德州市陵城区陈后马村的一名62岁的退休工人,从事机械制造行业30余年,在工厂工作期间就开始关注齐鲁晚报,并在早期的文学创作版面刊发文章。
我年轻时就有读报的习惯,并一直保持到现在,至今已有20余年。退休后更是把读报纸当成每天的“必修课”,报纸每天必读,尤其关注民生教育类新闻,对文学创作板块情有独钟。每当读到让自己深受启发的文章后,我都会将好的词句摘录下来,然后仔细揣摩。
因为喜欢读报,也激发了自己的创作灵感,工作期间创作的文章《青春的旋律》,在报纸上进行了刊登,后期也被杂志社摘录。后来,陆陆续续写过不少散文、诗歌,相继刊印出版。除此之外,我还潜心练习书法,作品也在各类书画作品展中展出。
我目前是德州市陵城区老年大学一名在职教师。当初,从学校毕业后,由于表现优秀,便留校任教。老师、同学基本上都是同龄人,兴趣爱好相同,每天都会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而且,不少同学都有读报的习惯,有时也会对报纸中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看法。因为在工作期间,我曾负责公司报纸的采写、编辑工作,在一些新闻故事中也能找出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们的交流中都感觉受益匪浅。
退休后,我还曾在企业和小区负责安保工作,休息之余便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东门情未了》天府三期是我家,离开东门去巡逻。清溪星河湾湾畔,三期楼前花池见。缠绕林间草坪绿,湾浅草鱼夕阳斜。桃园故地今安在?梦醒寒窗望月华。在城区文化长廊上展出。
由于年龄原因,现在对智能手机还不能很好的运用,我现在创作文章都是手写,文稿也是摆满了书房。而且受自己的影响,孩子们文学创作上也深受启发。我要求她们从小就要有阅读的习惯,语文一定要学好,现在三个孩子目前都已成家立业,看到自己这么热爱文学创作,她们都非常支持。
在《齐鲁晚报今日德州》创刊八周年之际,我非常感谢贵报社:在人生的道路上,给我一次机会,参加了如此有意义的活动,我坚持了多年,至今没有停读与写作,希望您们再给予支持和帮助,便利于我读书读报,并无止境、创新创作,用语言和行动,答谢您们的关心和厚爱。
本报记者路龙帅整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石少军通讯员郭吉显李梦娇)7月18日上午,德州市人民医院举行多学科联合病例讨论,医务部工作人员及相关专业临床医...
德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