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孩子里约有1个患自闭症 不少患病儿童未得到合理认知,耽误治疗

齐鲁晚报 2018-04-03 18:45 大字

本报4月2日讯(记者路龙帅)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儿童精神疾病。今年自闭症日的主题是“有你,我们不孤单”。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每100个儿童中约有一位为自闭症患者,但不少患病儿童并未得到合理认知,导致耽误治疗。

4月2日下午2时,5周岁的欢欢像往常一样,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德州新语特殊培训学校。由于刚过完周末,见到老师后的欢欢显得格外兴奋,拉着老师的胳膊不停地在表示着:“老师好,老师好。”据欢欢的妈妈李女士介绍,欢欢是在三周岁被确诊为自闭症的,经过康复训练后,现在已经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

三岁之前,和正常孩子一样,欢欢会喊爸爸、妈妈,能与人正常交流。三岁之后,欢欢突然不再说话,家人叫她总是跟没听见似的,独自玩耍。“北京、上海去过好多城市,结论都是自闭症。”李女士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时说,起初她并不认为孩子患上自闭症,也不愿相信,奔波了大半年后,最终才把孩子送到了特教学校。

“现在看到孩子能简单完成老师和家人给出的指令,每天都在进步,很欣慰。”李女士说,希望通过康复训练让欢欢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说话、走路、上学。在德州新语特殊培训学校像欢欢一样的自闭症患者有240余位,年龄从一周半到三十一岁不等。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存在社交障碍,无法正常与外界进行沟通,被称为“星星的孩子”,至于具体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

据新语特校老师卢克珍介绍,前期,该校在孤独症宣教活动中对幼儿园儿童调查以及老师反馈,结果显示,大约每100个幼儿园儿童中约有一位为自闭症患者,而且男孩较多,占了很大比例,但不少患病儿童并未得到合理认知,导致耽误治疗。卢老师称,2至6岁为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的“黄金期”,如果能早认知、早干预、早训练,就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和改善,甚至能自立地工作和生活。

有你,我们不孤单

坐稳了,看着老师,我们来一起吹泡泡。”4月2日,在新语特教培训学校一对一的教室里,张娟正在给3周岁的哲哲做康复。哲哲是在两周岁患上孤独症的,前期只会说简单的“爸爸、妈妈”,患病之后,语言功能逐渐丧失。张娟不断地拿出各种玩具吸引哲哲的注意,然后对他进行语言训练。

张娟今年33岁,做特教老师已有13年时间,至今已送走百余名康复的孩子。每天都与这群“星星的孩子”在一起,她的眼神里凝聚更多的慈爱。“建校之初,我就开始在这里做老师了。”张娟告诉记者,之前,她在普通的幼儿园里上班,后来无意间发现学校里的自闭症孩子,感觉这些“特殊”的儿童更需要关爱,于是就来到了新语特校。

“做特教的成就感更强。”张娟说,如果是做普通的幼师,孩子长大后就离开你了,而做特殊教育教师,这些孩子一旦认识你,会永远记住你,她感觉这是一份很有意义的工作,于是一干就是13年。

13年的时间里,张娟接触过各种情况的孩子,也承受了不少的委屈。“自闭症孩子个体差异大,每个孩子的症状和情况都不一样”。张娟说,有的孩子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弱,会有伤人举动。在张娟的手臂上至今仍留有被孩子咬伤的痕迹。而据张娟介绍,在其学校内几乎每个老师都有被孩子抓、咬的经历,但因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孩子不同,作为特教老师不能因为孩子的这种行为而生气,而是积极的去引导。

“当一个几乎没有语言能力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能听懂简单指令,从口中说出一两个词时,我们都会特别兴奋和感动”。张娟坦言,每次被孩子打伤之后,会觉得特别委屈,但通过自己的努力看到孩子们一点点的改变,所有的委屈也就抛之脑后了。

记者了解到,每年应聘到新语特校的老师也不少,但像张娟一样能坚持留下的并不多。正是像张娟这样老师的存在,才使得这些自闭症儿童不孤单。

本报记者路龙帅

新闻推荐

产业合作区吸引力缘何而来?

落地项目54个,累计完成投资252亿元,入驻企业多了,返乡就业的多了——

德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