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合作区吸引力缘何而来?

德州日报 2018-03-31 08:42 大字

[摘要]落地项目54个,累计完成投资252亿元,入驻企业多了,返乡就业的多了——

历经艰难繁琐的入户调查摸底、信息核对公示、签订搬迁协议等,近期,德州市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合作区3900余套楼房平稳分配到3281户群众,万余农民住上楼房,并实现就业,完成了由村民变市民的巨变。同时,产业合作区落地项目54个,累计完成投资252亿元。

入驻企业多了、返乡就业的多了、居民的获得感强了。产业合作区靠什么吸引了项目、留住了人才、安定了民心?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培海感触地说:“乘国家政策东风,精心筑巢引凤,是基础;创造优良环境留住客商,是关键;让居民有获得感,是我们工作的初心。”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产业合作区从拆迁清零到高端智慧产业集聚,这个过程仅用了几年时间。他们坚持栽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的理念,在基础设施和贴心服务上狠下功夫,用真诚架起与客商沟通的“连心桥”。为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门规划了北京工业园和天津工业园,形成了左连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右接陵城区“4+2”产业园的工业布局,吸引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带动能力大的好项目陆续入驻。

产业合作区双向六车道的高标准道路纵横交错;紧邻德州东站;电力、燃气、取暖、通讯、有线电视等各项配套设施完善,这些宜居宜业的硬件令投资者倾心。总投资36亿元,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瑞冬集团,就是看中了这里的环境和服务,一期投入17.9亿元后顺利投产,全部达产后,利税可突破1亿元;总投资24亿元、京津高端菜园子工程——智慧大棚项目,花落产业合作区,目前正热火朝天地建设。在这里落地的项目投资者欣喜地感到,无论是基础设施条件还是园区承载能力,产业合作区都处于华北地区领先水平,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最良好的空间。杭萧钢构等多个上市大企业扩张外迁,希望“承接”的地方很多,而最终却选定产业合作区。

“软”“硬”兼施提供最优良服务

产业合作区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至上”的服务意识,认真落实相关规定,时时刻刻擦亮“真心服务”“亲商共赢”的服务品牌。为增强“软件”功能,他们重点实施了治安联防机制、清新空气打造、网格化管理、河长制、工地扬尘治理等一系列综合举措,重拳治理环境污染,为入驻企业营造优质的生存环境。

在此基础上,管委会换位思考,努力营造亲商、安商的良好氛围;坚持经常与市有关部门沟通,以诚相待,以情感人。他们认为,面对挑剔的客商,拿出真诚的态度是最有效果的方式。他们要求招商干部有一颗包容、理解的心,以积极的态度响应每位客商的要求,真心维护他们的利益,抓住每个服务机会,以真心换真心。同时,对在产业合作区内工作的引进人才,管委会经常派人与之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并解决其遇到的困难,让人才在这里有回家的感受,愿意留下工作,从而激发他们更大的创造力。

社区园区同建提升居民获得感

在新一轮总体规划中, 21个村庄的产业合作区村民实现了整体搬迁入驻新社区,居民的生活怎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党工委、管委会把这件事自始至终牢牢地放在心上。

他们一方面组织大家进行“粮改菜”种植新模式尝试,一方面倡导党支部和党员干部领办创办种植、养殖、农机服务合作社,大部分村民以土地入股,参加分红,腾出的劳动力在附近企业再就业,实现了身份转变、收入增加。“以前这里大部分是平房、土坯房,交通也很不便利。现在住得好了,心情好了,收入也高了。”说起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居民宋延文的感触颇多。宋延文原来住在冯家寨村,村子进行搬迁改造,全部搬到了凤仪城社区。居民张晓磊30多岁,之前在家务农,如今,经过技术培训,他进入工厂工作,成了企业技术工人,每月收入四五千元。离家近了,下班或节假日还能与家人团聚。像宋延文、张晓磊这样的情况,在产业合作区比比皆是。

随着产业合作区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不少企业前来投资,当地人就业岗位明显多了起来。管委会为方便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给予全方位政策支持,为他们进行岗位技能免费培训,今年春节前后,在外务工人员返乡之际,举办企业用工招聘会。如今,开放发展的产业合作区就业之路更加宽广,居民收入明显增多,人们获得感越来越强。去年,产业合作区返乡就业1000余人,占到产业合作区企业用工人数一半。□杨洪涛 王传禄 侯振宇

新闻推荐

市人民医院竞争力创新高

本报讯(记者石少军通讯员郭吉显李梦娇)3月24日,2018中国医院竞争力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发布了“2017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德州市人民医院位列地市级医院排行第124名,山东省域医院30强中位列第19名。...

德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