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走进孩子心灵
[摘要]我市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
“我给大家来段山东快书《武松斗杀西门庆》,说的是打虎英雄武松从东京汴梁出公差回来……” 6月9日,来自德州市曲艺家协会的艺术家们走进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非遗节目表演。事实上,走进德州市不少学校你会发现,许多被淡忘的地方戏曲、特色手工艺正在恢复生机;提高学生素养的书法、国画课越来越受到孩子们欢迎……
在德州市,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已成为社会共识。“国学热”“非遗热”一方面让我们感受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与希望,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思考,要想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学生的血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
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中
每天清晨7点15分,德开小学的每个教室就会响起朗朗读书声,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大声诵读唐诗宋词。不止德开小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内的中小学校均开设了相关课程。该区将国学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向辖区小学生赠送国学经典教材,并进行国学测验。
而在德州五中,学校将《论语》《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篇目编辑整理成校本教材,每位学生人手一册。
学校对孩子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他们领悟“传统之美”,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文化自信有重要作用。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推进?把传统文化真正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之中不可或缺。
市教育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当前,德州市很多学校已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校本课程研究,并根据学校特点开设了相应的传统文化课程。
让更多学生加入非遗传承队伍
舞台上,伴着欢快的音乐,市杂技团的10名演员将手中的草帽玩出了花样,跑动着传、接、戴草帽,叠罗汉传帽、翻跟头抛接帽等精彩动作,引得台下师生掌声不断。今年2月到3月,市文广新局、市教育局联合推出了2017年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专场演出活动,足迹遍布德州市40所学校。
陶艺、传统舞蹈、剪纸艺术、传统戏曲走进校园,在受到家长、师生和社会各界好评的同时,也涵养师生心灵。多年来,德州市促进非遗项目进校园常态化建设,已让非遗传承的种子扎根在学生心中,并激励他们担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玩胎泥、学拉坯……孩子们在与陶艺大师们近距离接触后,被德州黑陶的魅力所吸引,使得学校周边不少陶艺吧火了起来。德州梁子黑陶亲子陶艺体验室,每到周末人流不断。跑驴、水兽旱船……仅德城区各中小学校就有1200名学生学习14个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表演。今年2月9日德州市元宵节民间文艺展演中,德州市中小学生为全市人民表演了精彩的传统舞蹈大秧歌……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德州市非遗进校园活动被省文化厅评为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
创新机制留住老传统
“学习传统文化不是赶时髦,而是一个延续的常态化生活化的过程。 ”德州文广新局文化科科长张俊霞如是说。因此,德州市高度重视传统文化、非遗进校园活动,年初更是将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进校园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当下,在传统文化传承道路的探索上,越来越多的人在创新和突破。“根据各自实际,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实现‘一校一品\’,是德州市今后一段时间中小学校实施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目标。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德州市各学校都在积极开发更富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社团推出更加丰富的活动,以吸引更多学生的关注。
针对非遗进校园活动,市文广新局将推出“建设非遗特色学校计划”,在各县市区遴选有条件的学校,增设杂技、剪纸、陶艺等课程,邀请德州市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校辅导,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另外,德州市将出版一批非遗资料用于小学教育,普及非遗知识。“将非遗项目纳入教学体系,形成教学制度,才能使年轻一代近距离体味德州非遗魅力,增强他们非遗保护的自觉意识,也能探索出全新的非遗传承之路。 ”张俊霞介绍。
□本报记者 刘臻
新闻推荐
本报讯(路倩)6月10日,由德州学院中外艺术交流中心、德州学院音乐学院主办的德州大剧院“聚一夏,我们聊音乐”暑期艺术讲座开启。德州学院音乐学院萨克斯管专业教师马锡骞,为德州艺术爱好者们带来了“...
德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