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记兴隆镇闫家村党支部书记张怀恩

德州日报 2017-07-12 09:34 大字

[摘要]3年改变后进村面貌

□本报记者徐冬晓本报通讯员高德刚郭岩

近日,走在临邑县兴隆镇闫家村,道路两侧绿树红花、崭新的文化墙、平整宽阔的道路、敞亮的村舍。如果没有新旧照片对比,外人很难把这个美丽整洁的村庄与昔日贫穷落后的面貌联系起来。

翻天覆地变化的背后,离不开他们的“当家人”——镇人大代表、闫家村党支部书记张怀恩的辛勤付出。

闫家村耕地面积1035亩,人口850人,人多地少,再加上村级组织不健全,许多闲散地被村民乱抢占,土地使用权归属混乱,土地利用率低,村民对此很不满,村内矛盾突出,各项工作落在全镇后面。

2014年12月,当时任镇人大代表的张怀恩被正式任命为闫家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土生土长的闫家村人,他非常清楚村里的症结所在,下决心带领村民改变村庄落后面貌。

上任伊始,张怀恩便对村干部说:“咱上来就是为群众办事的,不敢啃‘硬骨头\’不和之前一样吗? ”

说干就干。他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走访,摸清群众的真实想法,制定出收地方案与承包计划。先后组织召开村“两委”座谈会、党员大会,将方案与计划向大家说明;针对部分已占地多年的农户,张怀恩提出,在维持现状的情况下,占地农户应缴纳土地承包费,签订5年合同,期满后再收回。经过反复协商讨论,最终群众接受了收回方案。该村先后收回乱抢占20余年的闲散地百余亩,再将土地承包出去,村集体增收10万余元,有效维护了村庄的团结稳定。

收回了闲散地,有了集体收入,张怀恩又和村干部琢磨出了一张“为民办事清单”,涉及清淤沟渠、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发展边角经济等方面。

村内有条2000米的灌溉沟渠,因多年没人清淤,导致旱不能浇,涝不能排,一直是村民的“心腹大患”。张怀恩利用村集体收入,组织村民清理沟渠,清澈的河水流进了地里,也滋润了百姓心田。

该村有引黄河坝地80亩,地势低洼,一直无人组织平整,对此,他又想出了新点子,在召开的村党支部会议上,他提议由村委会重新丈量河坝土地、建立数据档案并做好后续服务,再本着“谁承包谁收益”的原则,积极宣传发动,鼓励村民承包经营。经过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后,闫家村又召开了群众代表会议,张怀恩的提议得到高票通过。昔日荒芜的河坝地被村民复垦,变成了百亩良田,大家在这里种满了应季果蔬,品尝着丰收的喜悦。

如今的闫家村,面貌改了、人心齐了、风气正了,不少村民夸赞:“怀恩书记对人公正公平,还有干事创业的热情,我们把村子交给他来当家,是我们的福气,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

新闻推荐

牵线搭桥帮企业解融资难

临邑县地税局直属征收局——

临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