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红事倡节俭白事“一碗端”,红事倡节俭白事“一碗端”

临邑报 2016-09-06 00:13 大字

□李禄超

每人3个馒头、每桌八菜一汤,不发烟、限喝酒,这是不久前,德平镇林寨社区村民林世江家中的一场婚宴。虽说是婚宴,却与家常饭没什么两样,而这,只是临邑县移风易俗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临邑县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全县普遍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把婚事新办、丧事俭办及其标准写入《村规民约》,树立了文明节俭的新风尚。

红白事写进村规

恒源街道办事处大卢村有824口人,过去,村民都认为,丧事办的越大,就表示对老人越孝顺。每逢哪家红白事,流水席能从早晨吃到晚上。办一场红白喜事光酒席钱,小户人家要1万多元,大户人家要两三万元,这对很多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村民都觉得负担重,但面子上过不去,都不愿第一个简化。“几年前,村里的困难户卢传志去世,连出丧的钱都没有,村里全给他管了起来。”村支书杨士来说,“大丧三天,花了村集体1万多元”。那次以后,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挨家挨户给村民做工作,商量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约定“白事吃饭不成席,一律一碗端”、“不准用乐队”、“只出一天丧”等。

规定出台后不久,该村党委会小队长卢新忠不幸去世,按照理事会规定,事主不摆席、不发烟酒、不请乐队,只花费了1000多元,就把丧事办得很体面。

违反规定动真格

“刹这种风气就像戒烟一样,反弹很快。”杨士来说,“没多久,这种风气又死灰复燃。先是一家晚上烧门幡时偷偷请,后来就一家看一家,管不住了。”

乡村文明行动开展后,临邑县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引领作用,建章立制,以根除红白事大操大办的吃喝风为切入点,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守住农民血汗钱。规定不管谁家的红白事和老人过寿一律按照《村规民约》操办,按规定办事省钱,违反规定就要受罚。规定出台后不久发生的一件事,让大卢村的村民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该村有一村民在晚上烧门幡时偷偷摆席,没料到被理事会成员发现,不仅写了检查,在评选“四德”模范过程中,本来可以稳上“四德”红榜的,却被拉进了黑榜,在全村曝光了一个月。这件事在村民中震动很大,大伙都反映说,红白理事会是动真格的。

理事会成效显现

今年年初,临盘街道办事处孟寨村召集村民代表、红白理事会成员,共同协商制定了红白事推行事宜。将“婚事一天办完”、“酒席总标准480元以下”、“骨灰盒不得超过600元”等规定写进《村规民约》,群众婚丧葬事宜则由红白理事会按照《村规民约》统一操办。“现在我们村的婚丧事由‘民办\’变成‘村办\’了,省心省力还省钱。”村民王桂兰高兴的说。

目前,临邑县831个村(社区)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各自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或修订了《村规民约》,彻底刹住了“吃喝风”。临邑县还倡导群众在办丧事时开展村民互助服务,鼓励村民义务参与丧葬。部分村还开始以鲜花代替花圈悼念逝者,新风新俗渐次出现,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据县民政部门初步统计,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活动之后,仅今年上半年,临邑县2200多场婚事、1500多起丧事就节约资金5300余万元。去年,临邑县有两个村被评为 “全省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

新闻推荐

马文国调研指导档案工作,马文国调研指导档案工作

本报讯(通讯员 周文彬) 9月7日,县委副书记、县长马文国到县档案局调研指导档案工作,副县长孟令军参加。马文国实地查看了文档阅览室、档案馆库房基础设施、特藏展室以及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并详细了...

临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