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民生为本升级美丽乡村,民生为本升级美丽乡村

德州日报 2016-09-13 11:04 大字

近日,临邑县宿安乡邢仙龙村坚持民意为先、民生为本美化村庄,增加村集体收入,引领村民致富的做法受到多位市级领导的关注,周边县市区的一些村庄也前往参观学习。大家评价说,邢仙龙村以人为本打造升级版美丽乡村的做法,为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村庄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步伐的加快,德州市一大批农民变身市民,实现转移再就业,与此同时,还有一大部分农民留在乡村。要建设宜居宜业的新农村,就 必 须 因 地 制宜、因村制宜,遵循农民的意愿。

尊重农民意愿建设公共设施,提升村庄“颜值”。建设新农村不等同于“学城市去农村”,一味追求高大上。邢仙龙村整合村内废弃宅基地,清理出20余亩集体土地,建起公园、文体小广场等公共设施,同时在农户家门口种植葡萄、紫薯,由村民、集体共享收益。以让村民生活得更舒心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才能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

保护村庄传统,留住乡愁根脉。新农村建设只有留住村庄历史根脉,留守的人才会舒心,外出打工的人才会感觉有根,愿意常回家看看。因此,村庄规划能不改就不改,树木能不砍就不砍,河塘能不填就不填,以保持乡村风貌、田园风光。但废弃宅基、乱搭乱建必须要拆,草堆、粪堆、垃圾堆必须要清,破旧农房必须要修。并要积极改水、改厕、改厨,让农民生活品质得到提升。

倾听群众心声,破解建设难题。筹集资金难、做群众工作难、找致富项目难等诸多难题,让部分基层干部感觉新农村建设就像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村庄改变,必须依靠群众。尊重群众意愿是工作态度,更是工作方法,出主意靠干部,最终决策“民意”说了算,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邢仙龙村即是这样的范例。村干部在多次入户走访,多次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后,村庄改貌、富民产业选择,采纳了群众的大量意见建议,获得群众全力支持。办公场所、通村公路、公益设施建到哪里,群众都主动配合拆迁,村集体没花一分钱的拆迁费用。

民生为本,在与村民的协商沟通中决定村里的大事小情,在这一基础上建起来的,不仅有家园,还有向心力。如今,在邢仙龙村,没有孩子乱折花木,村民即使吸根烟,也会主动把烟头丢进垃圾桶……在地处偏远的乡村,村民能有这样的自我管理意识,令人感叹。村民素质的提升,归根结底,源于村民对村庄真正有了归属感。人人参与村庄建设,见证村庄越变越好,谁又忍心去破坏美好环境、破坏村规民约?在身为新农村建设直接受益者的同时,村民也变身为最积极的文明行为的践行者。

新闻推荐

“三秋”服务队下乡,“三秋”服务队下乡

“三秋”时节,临邑县临邑镇开展了“践行群众路线,倾力服务‘三秋\’”主题活动,组织全镇120余名机关党员组成19支“三秋”服务队,帮助无劳力贫困户解决秋收难题。截至目前,帮助收割玉米200余亩。许文...

临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