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过年新气象,过年新气象

临邑报 2016-02-16 00:39 大字

□高德刚

迎春燕语巧,踏雪迎金猴。春节期间,笔者在走访部分群众过年习俗时发现,“春节”这个传统节日如今在临邑县正悄然发生着新变化,富裕起来的群众正在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过大年”,请看——

时尚团拜青睐电子鞭炮

“乡亲们请注意,乡亲们请注意,天寒地冻,大家互相关心照顾,初一一大早不要互相串门拜年了,请七点准时到大街上一站,大家团拜问候一下。”2月8日五点钟,宿安乡耿楼村支部书记张宗泉通过村里大喇叭吆向群众进行第一次提醒。

在农村,有延续了千百年的春节传统习俗——磕头,而且一个村里本院晚辈们先为长辈拜年磕头,然后一个院里的人聚集在一起,去外姓院里集体拜年磕头。但是,如果一个村里超过500户人家,大约要从早上六点转到中午十二点,很多人无奈的坚持着。近几年,随着乡风民情的改变,很多村庄兴起了团拜,让大家耳目一新,既圆了心愿又少了奔波之苦。

春节时,燃烟花、放鞭炮等传统过年方式会造成不小的环境污染,尤其近几年雾霾严重,很多人深受其害。鉴于此,临邑县近两年鞭炮声明显少于往年,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春联这一独特的形式寄托对美好生活的祝福,“粮补机补肥补助农民幸福,医保社保低保保百姓平安”等反映一号文件内容的春联倍受欢迎,并且在城区或乡镇驻地电子鞭炮逐渐成为时尚。“讲究”吃喝“热上”健身

走进孟寺镇白菜刘村刘兰英的家里,她厨房里的年货更多的是黄瓜、西红柿、油菜、虾仁、海米等新鲜蔬菜和海鲜,已不再是鸡鸭鱼肉。据刘兰英介绍,以前条件不好,平时舍不得买,只有过个年才买上鸡鱼肉的解解馋,可这些年日子好了,平常只要想吃,顿顿都可以有肉菜,今年过年,她买的更多的是蔬菜和海鲜。“几乎天天吃肉都腻了,过年吃点青菜素食清清口。”刘兰英高兴地说。

像刘兰英一样,很多群众对吃喝越来越讲究安全健康。往年,一过春节打工回来的人们聚在一起,家家设宴、轮流坐庄的“转圈酒”成为一道风景。近两年,人们纷纷走出户外、进入健身房,加强健身锻炼。在邢侗街道办广场社区的文化大院里,每天前来打球健身的村民络绎不绝。正在打羽毛球的卢吉山先生介绍说:“现在过年串门访友少了,酒场子也少了,都知道健康重要了,出来锻炼锻炼身体,这个年过得既舒坦又时尚。”

“虽然是春节,但前来健身的农民却越来越多,只看着装不细问还真看不出来。现在农民也更加注重对身体的保健和锻炼,很多人希望通过健身来改变自己,增强自信,不仅把健身当做一种时尚,还当做一种精神需求!”县城中心的一家健身房负责人邵秀梅向我们介绍道。

以车代步网络拜年特流行

“嘀嘀”,随着汽车喇叭声笔者回头一看,2月11日,临南镇解家村菜农解有福正坐在驾驶座上冲我们招手。说起买车的原因,解有福高兴地对笔者说:“现在咱农民富裕了,柏油路也修到了家门口。亲戚大多数距离较远,往年拜年骑着摩托车、电动车,路上不仅冻的不得了,最怕半路上出现故障。去年一家人商量了一下,干脆花了十五万元,买了这辆北京现代朗动,春节开着它去拜年开着暖风很暖和,平时也可以跑跑业务!”

像解有福一样,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一年该县农民购置私家车达1800余辆,拥有私家车的农户不下3万余家,生活富裕的农民驾着私家车,载着家人走亲访友,幸福甜蜜之情溢于言表。

“微信、QQ真是个好东西!”理合务镇夏家村村民夏明才兴奋地对笔者说,“相隔千里,我们通过视频就能互相联系。”夏明才兄妹三人,有一家在上海、一家在吉林,平时很难聚在一起,就是逢年过节一般也只是打个电话,因为是长途,他的老母亲怕多花钱,总是简单说两句就挂了,对于老人家的心愿,夏明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是有了智能手机和网络,这一切都解决了,他与其他亲人商量建立起了家庭微信群、QQ群,进行视频聊天。年迈的老母亲通过视频经常与外地的儿女见面、聊天,直夸网络真是个好东西,省了不少话费。如今,微信、QQ拜年已成了该县群众过年的另一种流行风,便捷、随时随地收发信息的主要功能也正迅速改变着大家的生活。

新闻推荐

德平镇“三强聚力”深化招商引资,德平镇“三强聚力”深化招商引资

本报讯(通讯员 杜永波) 发扬“敢与强者比,敢与强企联,敢与勇者争,敢与快者赛”的招商引资精神,德平镇全力推进“招商引资百日会战和大招商、招大商攻坚活动”,确保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强力攻坚,推动项目...

临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