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改变孩子命运的“引导师”,改变孩子命运的“引导师”

临邑报 2015-07-28 00:40 大字

□龚雪温志

他,94年参加工作,在最偏僻的农村,在最艰苦的教室里,用自己的一笔一划,灌输给孩子们毕生所学,用自己的一点一滴,改善着孩子的学习环境。他没有辜负于自己在心里默默许下的誓言:“为家乡孩子奉献终生”。他就是德平镇中心小学的语文教师王维勇。

当他任教的第一天,走进教室时,眼前的一切让他吃惊了。没有吊顶的教室,四壁裸砖,用砖铺成的讲台有些不平,仅有的一张讲桌,其实就是四条腿支着一块长方形的木板,学生用的课桌都是从自家带来的,参差不齐。他联想到了自己在县城实验小学实习时的教室,四层楼房,桌椅整齐,窗明室亮。他深刻感受到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学习环境的差距。

知识能丰富人类的大脑,知识能改变命运。他要竭尽所能,为农村孩子走出贫困打好基础,他在心里默默定下人生目标:“为家乡孩子奉献终生”。

多年来,他爱心满满,满腔热情迎来一批批学生,又大多满意安心地送走一批批学生。为了学生有问题能第一时间找到自己,他早来晚走,放弃午休时间,给学生解疑答惑,从不推辞。孩子们学习重要,心理健康更重要,他关注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有个男生身体瘦弱,性格孤僻,在家里缺少父爱。不与班里学生交流,不与家人交流,不洗脸不讲卫生。学生们见他远而避之,家长对他无可奈何。他以仁爱之心爱护这位学生,把肥皂、毛巾当礼物送给他,并和他私下约好每天干干净净见面彼此报以微笑。常常关切地问候他的身体状况,及时在他的周记本上写大段鼓励性评语,慢慢地他的外表得以改观,内心也渐渐敞开,视老师为知己。还有一个学生叫王玉环,学习基础差,曾经一度产生了辍学的念头,他利用节假日,将她和家长约在一起谈心,引导她认识知识的重要性,并承诺帮助她补习功课,帮助她重拾了学习的信心。多少年来,他始终牢记自己的誓言,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虽然已为人师,但是学习的路上只有学生。他塌下身子,谦虚好学,无论是老师、邻居还是自己的学生,只要是别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他就会去请教。晚上睡前读书一小时,已经成为他的生活习惯。所以,在教研的路上,他一刻也没有停下脚步,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带着思考与学习的心态对待工作,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他是语文备课组的骨干力量。语文备课组不乏年轻老师,他带动帮助年青人快速成长,则成了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从课堂设计、学生情况了解、讲课、反思,毫无保留地手把手教给年青人。他的耐心和真诚令人称赞。他常和同仁们共同学习共同研讨共同进步,所在语文备课组学习教研气氛在全校是最浓厚的。担子虽重、压力虽大,但从没有懈怠过,从没有降低过工作要求和标准,表现出了较强的敬业精神。在实际工作中,他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处处以骨干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无论在教育教学上,还是在课程改革中,他努力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并且经常和年轻教师交流,帮助年轻教师成长。年轻教师对他表示感激,他却说:“我跟你们也学到了许多的教育理论知识。”他是多么得谦虚。这样的老师,同行们怎能不友好?他也的确积累了许多教育理论知识,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又经过反复推敲,将这些教学经验整理上升成教学理论,再以理论指导实践。教学中,争取照顾到每位学生,帮助每位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进步。现在,他又同同年级的几位语文老师研讨如何通过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无论成就有多大,他依然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因为他知道,每一个学生都有改变命运的机会,不能因为自己耽误了孩子。

新闻推荐

狠抓道路安全不放松,狠抓道路安全不放松

林子镇

临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