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看看“粮王”咋种田?,看看“粮王”咋种田?

德州日报 2014-11-13 13:47 大字

[摘要]当前我市小麦处于越冬前管理的关键时期,农民如何进行科学管理,挖掘土地最大潜力——

当前德州市小麦处于越冬前管理的关键时期,农民如何进行科学管理,从而挖掘土地最大潜力,实现增产增收?

11月9日,记者深入临邑县,探访三位省市“粮王”,听他们讲种田的经验,以期对农民科学种田有所借鉴。

张心跃:良种良方添动力

“粮食高产,既要有良种,更要有良方。 ”与市“小麦粮王”张心跃交谈,良方总被他挂在嘴边。

家住临邑镇国寨村的张心跃种有10亩地,今年夏收时他的小麦单产达到750公斤,被评为全市“小麦粮王”。 “现在是小麦的保养期,应注意浇越冬水、打除草剂,确保安全过冬……”谈起科学种植,张心跃打开了话匣子。

张心跃告诉记者,良种选择上,良星66、济麦22分蘖力强、抗寒性好,应对干旱也有优势,增收潜力大。而技术方面,他多次向山东农业大学小麦专家董庆裕求教,在全村第一个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宽幅精播等新技术。现在经他改良后的 “八统一”种植法在全村推广,他创办的农业科技推广站也成为村民科学种田的“加油站”。

孙丰忠:精耕细作提质增效

“我能夺得今年‘玉米粮王\’,主要靠精耕细作……”在翟家镇孙汉服村地头上找到孙丰忠时,他正与乡亲们交流种植经验。不久前,他以亩产1048.27公斤的成绩夺得全市 “玉米粮王”称号。种植小麦,他也毫不逊色,今年小麦亩产达700公斤。

孙丰忠信奉 “人勤地不懒”: “有专家的悉心指导,粮食产量想突破就得在精细管理上用劲。”

孙丰忠认为,近年来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农民科学种植习惯亟待培养。他举例说,氮肥后移技术应加重小麦拔节到抽穗期的氮肥比例,这样才能防倒伏、防旺长,增加成穗、增加粒重,而很多农民却不知道,早早给庄稼追施氮肥,造成很大浪费。而在施肥方式上一般是撒化肥,使大部分营养流失,最科学的应是深埋。

播种前,孙丰忠比别家多做两件事,一是犁地时把按比例混合的锌硫磷和棉饼撒入地里,可有效杀死害虫;二是施一遍土家肥,给土地加营养。

魏德东:结盟发展向规模要效益

走进德平镇富民合作社理事长魏德东家,他正同十几个种粮大户开会,商量购买玉米加工机械的事。 “经过前段时间考察,我觉得玉米加工机械至少要买3台。我出20万,其他的每人入股5万,大家看行不行? ”魏德东说。

2008年到2013年,魏德东连获“全国粮食生产大户”称号,2011年更以玉米亩产973.4公斤、小麦亩产717.79公斤问鼎“山东粮王”。谈及种粮经验,魏德东说:“我们变各自为战为抱团发展,成立了种粮大户联盟,实行规模种植,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效益。 ”

去年秋收结束,他算了一下账,发现农机设备投入太大,一家一户承受不起,便提议种植大户联合起来,进行规模种植。当年成立了种粮大户联盟,吸纳种植100亩以上的成员20名。 今年5月,种粮大户联盟统一招标购进农药,实施小麦 “一喷三防”统一作业,12万亩麦田用时5天。夏收时又统一收割,期限比往年缩短3天,每亩节本增收400元左右。

魏德东说,对于底墒较差的晚茬麦应选晴天浇越冬水,底墒较好的晚茬麦一般不需浇越冬水,底肥不足的可施适量化肥。现在要适时划锄、灭草保墒,向管理要产量。 “我现在与山农大、市农科院联系,加强田间管理的学习,争取小麦试验田产量达到全省最高。 ”魏德东充满信心地说。

□本报记者 唐晓颖 本报通讯员 高德刚 许文全 王娜

新闻推荐

“票决”让人大监督提档升级,“票决”让人大监督提档升级

临邑县人大常委会——

临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