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出国找油:山东地炼“求生术”

济南时报 2014-09-03 02:41 大字

恒源石化面临“无米下锅”的尴尬境地 记者郭尧 摄中东政局不稳企业顾虑重重

□本报记者 苏冉

料油供应紧张、原油配额迟迟未放开……今年以来,山东地炼的日子一直不好过。山东恒源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有德直言,面对“无米下锅”的窘境,他们和其他实力较强的地炼企业都想尽快出国找油。然而,面对动荡不安的中东政局,地炼企业出海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当前困境]燃料油供应趋紧地炼企业被逼出国找油

在8月中旬召开的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座谈会上,山东省省长郭树清要求地炼要结合企业实际加快“走出去”步伐,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推动产业实现更高水平发展。而在王有德的计划中,恒源石化最迟明年初一定要实现走出去的目标,这不仅是为了响应政府号召,更是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用他的话说,这次是被“逼”出去的。

“说实话,从去年底到现在,地炼的日子非常难过。”王有德坦言,受原油供应体制限制,山东地方炼化企业一直没有原油开采和进口资质,企业为了生存只能加工燃料油。然而,就是这类性价比较低的渣油,地炼企业也面临无油可炼的尴尬境地。“不知何故,今年以来,燃料油的国际市场供应量持续趋紧,放量较往年同期下降近一半,导致企业开工率普遍下降。”王有德介绍,燃料油价格近半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几乎一天一个价,贸易商一般使用装船前后五天均价结算,地炼一旦买在高点,必亏无疑。

为降低成本压力,打破进口燃料油的局限,王有德和其他地炼企业老总均想到了出国找油。“企业想生存只能去海外产油国投建炼厂,将燃料油运回国内二次加工使用。”他计划国庆节后带队赴中东考察原油市场,争取在地炼企业中抢个出国找油的头彩。

[企业心声]原油配额一旦放开更多地炼将选择出海

花园式的厂区建设、先进的催化裂化装置、完备的脱硫工艺流程管理……走进位于德州市临邑县的山东恒源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眼前的景象彻底颠覆了记者传统印象中“高耗能、油品质量差”的地炼企业形象。

“企业年初已具备国V汽油生产水平,升级设备也是为炼高品质原油做准备。”王有德介绍,燃料油的加工成本比原油每吨高出上千元,原油价格更低而且出油率高,地炼企业天天盼着国家有关部门放开原油进口权。胜利油田每年会给恒源石化13万吨原油配额,但对于年加工能力超千万吨的企业来说,这显然是杯水车薪。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3年10月,国家能源局下发《炼油企业进口原油使用资质条件(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放开对山东省地方炼化企业加工进口原油的限制,给予1000万吨/年原油非国有贸易进口资质。然而由于“两桶油”等几大能源集团不同意该意见,方案迟迟没有执行。“鼓励我们出国找油自力更生,又不给我们原油配额,这不是自相矛盾吗?”王有德直言,原油配额一旦放开,肯定会刺激企业快速“走出去”。延伸阅读

中东政局复杂企业担心血本无归

采访中,王有德告诉记者,面对纷繁复杂的中东局势,他们感觉拿不准看不透,生怕“一步棋走错满盘皆输”。境外投资有风险,油气行业投资风险更大,因为石油勘探投资风险高、周期长,一旦遇到所在国政局动荡或政策调整,其投资项目有可能血本无归。

目前国内缺乏专门的海外油气投资风险评估机构,地炼企业本身受信息渠道、研判能力等因素制约,很难全面把握,而外派职工安全也让王有德非常揪心。他介绍,现在省内不少企业准备抱团出国一起找油,“大家可以组团到一个国家投资,这样抗风险能力会更强”。

此外,在海外投建一个炼厂或开发一处油井,一次性投入至少1个亿,对于近两年因油品升级采购大量设备的地炼企业来说,这一笔开支也着实不小。“走出去需要充足资金作保证,希望政府给予我们一点补贴,哪怕是低息贷款也好。”王有德说。

新闻推荐

党组织显身手 农民甩开手临邑:农户的地合作社来耕种

临邑县城一角本报讯(记者 王永 通讯员 陈金山)眼看着小麦要浇过冬水,在企业打工的临盘街道洪寨村农民洪延亮却当起了“甩手掌柜”。他家的6亩多小麦地流转给了村支部领办的鸿雁种植合作社,从...

临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