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三问”,种地“三问”
近日,记者走进临邑县德平镇富民家庭农场,只见农机仓库里并排停放着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喷灌机等几十台农用机械。 “从种责任田,到承包大西关村80亩地,到目前流转承包土地3000多亩,我的身份也在不断变化,开始叫承包户,后来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被叫成种粮大户,现在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家庭农场主。 ”已连续5年荣获“全国种粮售粮大户”称号的富民家庭农场主魏德东说。
魏德东身份的变化揭示了当前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深刻变革与创新。在当前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经商和种地比较效益低的背景下,“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和“如何服务种地? ”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围绕着这“三问”,记者深入到临邑县农村进行采访。
一问:这么多的地谁来种?
——答案: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为当前农村土地经营机制改革指明了方向。魏德东是德州市第一个拥有家庭农场营业执照的农场主,他身份的每一次变化,都伴随着种粮规模扩大和效益的提高。
目前,魏德东拥有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深耕机、深松机、免耕播种机60多台套,机动喷雾器160部,初步实现了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经营。
“我们之所以积极发展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是因为他们有技术,有规模,这样才会有效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临邑县委常委、副县长陈光春说,“为了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我们集中涉农优惠政策向他们倾斜,使他们尽快发展壮大,形成规模效益。目前全县已发展种植大户16家,注册家庭农场23家。 ”
二问:这么多的粮怎么种出来的?
——答案:发展规模和科学种植
近日,临邑民丰农场农场主李庆民挺高兴,因为他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就建立“院士工作站”事宜达成了意向,并将借此建设集农业高新技术展示、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农民科技培训、青少年科普教育、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绿色有机农产品深加工与仓储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2011年初,经营企业多年的李庆民嗅到了土地流转中潜在的商机,承包了340亩地,当年粮食总产就达到78.2万斤,轻松地将86万元收入囊中。
2013年4月,李庆民先后在翟家镇承包土地2100余亩,注册成立了亿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占地100余亩的有机樱桃、有机甜瓜、越冬甘蓝“立体模式”种植基地。他还与省科技厅星火科技服务办公室、山东农业大学有关专家教授取得联系与合作,引进了“一边倒”樱桃种植、小麦宽幅精播种植技术,山农大董庆裕、张吉旺教授,招远樱桃研究所程栋林等6名专家教授、技术人员给予定期实地指导和不定期远程指导。与良星种业等多家单位取得良种繁育、订单粘玉米种植等长期合作。
李庆民先后购置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播种机、深松机等各种机械30余台套,实现了机收、机种等全程机械化统一调配管理。同时,进一步加大农田设施投入,对承包土地片区内道路、沟渠进行修缮改造,并逐步铺设自动灌溉设施。
李庆民说:“原来的土地就像布条一样,一块一块非常零碎,大型农机干活不方便、没效率。现在把地集中起来,从播种到收获,各类农机具一应俱全,种地真的轻松得很。 ”
三问:如何提供“种管收”服务?
——答案:发展合作社
61岁的临邑镇国寨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心跃,如今又多了“攀科种植合作社理事长”的头衔,但他始终都记得自己合作社的定位:服务性而非经营性。
本着“看好家、服好务”的理念,合作社为周边几个村2600亩土地提供托管服务,实行收、耕、种、管理一体化,赢得村民赞誉。农民外出打工了,土地流转给大户了,怎么提供“种管收”服务就成了问题,为此该县成立各种合作社,提供“种管收”一条龙服务。
孟寺镇梦实合作社赵家分社通过统一供肥、统一耕种、统一收货等服务,社员平均每亩地节省66元。仅一年多时间,入社群众就达267户,入社土地2906亩。理事长赵成广说,现在一家一户也就十来亩地,种起来又麻烦成本又高,一年每亩按产1000斤小麦、1000斤玉米算,除去各项开支,赚不了几个钱,不如出去打工或干别的生意。而出去打工,又要回来照顾这几亩地,来回的费用就占到了一亩粮食收入的一半,而搞好合作社就为这些人解决了后顾之忧。
那么谁来领办合作社?该县县委书记景文新说,由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牵头创办的农业经营主体,得到群众认可大都需要一个较长过程。而农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更容易吸引群众参与,往往可以事半功倍。该县去年筛选了23个凝聚力、号召力较强的农村党组织开始试点。
目前,全县登记注册的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798个、成员30424户,其中,种植类合作社 424家;养殖类合作社299家;农机类、服务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5家。
□本报记者杨德林本报通讯员任清松
新闻推荐
农发行临邑支行——
临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邑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