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粮食生产缘何一路领先,德州粮食生产缘何一路领先
?德州市是全国首个“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斤”的地级市、全省唯一一个全国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市,粮食生产在全国树立了样板、创出了经验。今年,德州市粮食生产喜获“十连增”,在全省表彰的粮食生产“十连增”优胜单位中高居榜首——
“强有力的行政推动力,高产创建的巨大带动力,农业科技的强劲支撑力,三力合一,让德州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总产屡创新高,在全省乃至全国一路领先。 ”12月19日,市农业局局长邵国君如是说。
“一把手”亲自抓,用足用好国家政策,调动粮食生产“两个积极性”
作为农业大市、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德州理应为全省乃至全国粮食安全多做贡献。基于这种认识,历届市委、市政府都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神圣的政治责任。
“把粮食生产列为‘一把手’工程,是德州市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粮食 ‘十连增’的关键。 ”市农业局副局长王风延说。
德州市严格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从2004年到2012年,全市累计落实各种补贴资金52亿元。 11个县(市、区)先后获得中央产粮大县奖励资金6亿元。这让各级党委、政府体会到国家种粮抓粮的决心,树立起重农抓粮的信心,抓粮的积极性高涨。
同时,德州市出台相应配套奖励政策,让重农抓粮者和务农种粮者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得实惠。在今年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市里专门拿出340万元奖励资金,对推进粮食整建制高产创建成效突出的27个重点乡镇、10个粮食生产优秀专业合作社、20个种粮大户进行了表彰奖励。
“如果没有这么好的惠农政策,我不可能种这么多地,买这么多的农机具,挣这么多钱。 ”临邑县富民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魏德栋兴奋地告诉记者,在各项惠农政策的激励下,乡亲们的种粮热情越来越高了。
上下一心齐发力,创造了粮食生产“十连增”的骄人成绩。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产创建带动均衡增产
德州市自2007年开展高产竞赛,2008年起实施粮食高产创建项目,高产创建的区域、面积逐年扩大,2009年成为全国首个“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斤”的地级市。今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省唯一一个全国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市。2009年,德州市打破乡域、县域界限,高起点规划了全市粮食生产三大板块:南部板块包括齐河、禹城,共涉及乡镇12个;东部板块包括陵县、临邑、宁津、乐陵,共涉及乡镇24个;西部板块包括平原、武城、夏津、德城,共涉及乡镇17个。三大板块占全市粮田总面积的53.6%,全部实行整建制高产创建。
以齐河10万亩示范方为样板,建设了陵县15万亩、临邑10万亩、平原8万亩、禹城5万亩、武城5万亩等高标准粮食高产示范区。今年在全市100个乡镇,每个乡镇设立“十百千万”示范片,整建制县扩大到3个。
“通过高产创建这个平台,将各种粮食增产模式推广到全市700多万亩粮食作物上。”市农业局种植管理科科长郑光辉介绍说,在高产创建示范方的辐射带动下,全市粮食均衡增产能力提升。
今年齐河10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经省专家测产验收,小麦平均亩产达到618.9公斤,玉米平均亩产达到738.72公斤。专家评价德州市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在示范规模、建设标准、产量水平、技术推广等方面代表了目前全国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的最高水平。
科技人员到户,技术要领到人,农业科技支撑力更强劲
“良种良法种好粮! ”12月18日,获得今年鲁北“粮王”大赛冠军的齐河县焦庙镇周庄村农民俞仁涛深有感触地说。俞仁涛的成功是德州市大力推广先进实用丰产增产技术,实现全市粮食生产“十连增”的一个缩影。
郑光辉介绍说,小麦深耕深松、宽幅播种,玉米“一增四改”、适当晚收,秸秆还田、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实用高产技术模式,为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增效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的27.7%都推广应用了小麦宽幅播种技术,应用该技术的粮田较常规种植粮田增产10%以上。
德州市打破行政区划,整合基层农技人员建立起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全面推广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防治、统一收获、统一培训为内容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在全市共建成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137个,实现了乡镇全覆盖。
市农业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技术指导工作组,常年派出粮食生产巡回督导组,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技术培训、良种普及和关键技术应用。今年共组织农技人员下乡9300余人次,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30多项,指导农户130万户。
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等农业项目,德州市大力组织实施“百乡、千村、万户”农民培训工程,实现了“万亩区有技术专家、千亩片有技术骨干、百亩田有技术标兵”。
? □本报记者 胥爱珍
新闻推荐
实施生态工程 改善城乡环境
临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