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阳光低保,给我们雪中送炭,阳光低保,给我们雪中送炭

德州日报 2011-09-06 17:38 大字

张文贵患先天性高度近视,左眼视力全无,他的妻子患病留下了后遗症,无法干重活,二人靠4亩4分地供两个孩子上学,艰难度日。 4年前,他家被纳入低保范畴,一家人生活有了保障——

中秋节将至,9月2日,记者来到临邑县临南镇夏口村低保户张文贵家。 “见到你们真高兴,快请进! ”简单而热情的话语,憨厚的笑容,张文贵给人的印象明朗而真诚。

张文贵患有先天性高度近视,即使带着近视镜也看不清5米以外的东西。 80年代,他与妻子武清兰结婚,相继有了一儿一女。

“其实,如果没有生病,我们肯定是特别幸福的一家人! ”武清兰感慨道。 1996年,武清兰患上了脊髓空洞症,虽经过手术治疗已无生命危险,但她的左半边身体却患上了重症肌无力的后遗症,整个左手手掌无法正常伸展,连提壶水的力气都没有,这对于本就贫困的家庭无疑是晴天霹雳。“俺的眼睛看不清,老伴的手不好,可俺们俩能一块儿干活,她是俺的眼睛,俺是她的手,种着4亩4分地,别人一天干完的活,俺们干两天,当时的日子过得很苦,孩子们整天饿得哇哇叫。 ”说起当时的艰难,张文贵眼中噙满了泪水。

“屋漏偏逢连阴雨”。2007年,张文贵的左眼视网膜脱落,视力全无,一家人生活异常困难。临邑县民政局得知他家的情况后,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为他们办理了低保,每人每月有110元的保障金。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多亏了国家的政策扶持,使俺这一家子的生活有了保障,不再为吃饭发愁。 ”张文贵情不自禁流下了泪水。

2009年,省民政厅救助处又把张文贵一家列为结对帮扶对象。两年来,每逢农忙时节、年终岁尾,救助处的同志都会来到他家中,不仅为他解决实际困难,还特别注重精神帮扶,每次走访都会和他们夫妻促膝交谈,鼓励他们鼓起勇气,战胜困难。目前,已累计为其送去油、面粉、米、风扇等价值万余元的生活物品。

两个孩子是老两口最大的希望:儿子张明瑞考入了陕西长治医科大学,女儿张雪考入鲁东大学,4年来两个孩子在政府的资助下,学习成绩优异。张文贵夫妻现在特别满足。农忙时在地里干农活,闲暇时就侍弄院子里种的蔬菜,一年到头,老两口感觉有使不完的劲儿。

当记者问起中秋节准备的情况时,张文贵热情地拉着我们来到他家的小厨房,自豪地说:“俺们农村人过节,老早就开始准备,你看,我家里面粉、菜、鱼、肉什么都不缺,并不比别的家庭差。 ”

说起以后的生活,张文贵满怀憧憬:“这些年来,俺们已经充分享受到了国家低保的好政策,日子越过越有滋味、有奔头。以后啊,俺和老伴还打算从亲戚那儿进点香油,做个小买卖。儿子学的是医学专业,今年大五了,正积极准备考研究生,等两个孩子都上了班,我们就可以享清福了! ”

截至今年6月,德州市城市享受低保的人数达到5.44万人,农村享受低保人数19.63万人,三区(德城区、德州经济开发区、运河经济开发区)城镇居民低保标准月人均260元,其他县市区城镇居民低保标准月人均240元,农村低保标准年人均1400元。逢年过节,各级民政部门还会为低保困难群众送去面粉与食用油等。今年,已发放面粉6.58万袋、食用油3.29万桶。针对低保五保户、低收入重病患者等人群,今年德州市财政支出1057.3万元,大病救助人次达到6093人。今年6月,针对物价水平不断上涨的情况,还启动了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以保障低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本报记者 徐冬晓 本报通讯员 高德刚 于晓倩

新闻推荐

村民“挑刺”安置房,村民“挑刺”安置房

“大爷大娘,这是 《安置新区征求意见表》,各位对安置房有什么意见,我们会抓紧时间予以整改解决,让村民安心入驻。” 9月1日10点左右,临邑县临盘街道办事处驻崔寨、封家两村安置区服务队的干部,挨家挨户...

临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