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产业链条伸向高端,产业链条伸向高端

德州日报 2011-09-17 18:46 大字

今年6月29日,总投资超过130亿元的7个新能源产业项目正式落户德州。在项目签约现场,市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推进办公室副主任王磊告诉记者,这批项目达产后将进一步补齐德州市太阳能产业链条。

10年前,当人们提到德州,想到的是扒鸡、运河、农业大市。如今,当人们提到德州,最先想到的是新能源,最先映入脑海的词是“太阳能”。光热、光伏、光电……多条产业链,托起了“中国太阳城”这张闪亮的名片。

规模壮大,龙头企业牵出产业集群

10余年的发展,德州新能源产业破茧成蝶。仅在太阳能利用方面,2010年,全市较大规模的太阳能企业接近70家,全年实现销售收入82亿元。龙头企业皇明集团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集热器制造基地和清洁能源供应商。今年,德州市太阳能产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据王磊介绍,截至7月末,全市重点调度的百家在建新能源项目已完成投资160亿元,在各新兴产业中遥遥领先。

骨干企业壮大,带动了一批配套企业迅速做强,多个产业园区悄然崛起。始建于1985年的宁津恒硕公司原来是一家生产热水器生产线的小厂,随着德州太阳能产业的兴盛,该企业迅速膨胀升级,现已成为同行业领军企业,20多种设备行销海外。在市经济开发区,依托皇明集团建设的新能源产业园正加紧施工,该园区的面积是太阳谷的两倍多,将重点发展光热、光伏等多个产业。

领域扩张,立足光热放眼光伏

德州太阳能产业是从光热利用领域起步,现已具备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 2010年,全市太阳能热水器产量达到120多万台套,累计生产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600万平方米,占到全国16%的份额。因此,很多人认为:德州太阳能产业就是光热产业。

然而今天,当人们再走进德州,其观念将彻底发生转变。近两年,德州市立足光热放眼光伏,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技术研发投入,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初步实现了光伏、光电产业的横向扩张与纵向提升。目前,全市光伏领域生产企业已达30余家,市经济开发区、德城区、临邑县、武城县、夏津县,都已开始打造具有各自区域特点的光伏产业基地。在德州,一条从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封装、电池组件到光伏电站、系统应用的光伏、光电产业链已具雏形。

“眼下,一批大项目正加紧建设。汉能公司光伏产业研发制造基地、奥德新能源公司光伏组件等总投资超过120亿元的20多个项目有望年底竣工。 ”王磊介绍,去年德州市光伏光电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仅为50亿元,到2013年德州市将争取使这一数字超过260亿元。

科技支撑,从热水器到太阳能电站

在太阳谷,全球首座屋顶太阳能光热发电站正在皇明集团车间顶部加紧建设。王磊介绍,“过去,德州太阳能产业只围着太阳能热水器等少数产品做文章。如今我们在光热利用、光伏发电等多个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

科技创新是产业链延伸的原动力。德州市现有太阳能产品专利600多项。其中,皇明集团“三靶干涉镀膜工艺”填补了国际空白,国强集团自主研发的无机高效热管,散热性能超过传统产品的150倍。在先进技术的支撑下,德州市传统的真空管型热水器产品逐步向平板型热水器产品转型,太阳能空调正逐步打开市场,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特别是高温发电项目正悄然起步。今年7月,皇明集团就成功向西班牙输出了总长27公里的太阳能热发电核心部件——镀膜钢管。

按照德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到2013年,德州将开发出完善的太阳能高温发电技术并实现商业化。同时,探索适应不同用户需求的独立光伏户用系统,掌握光伏最先进技术并开发生产出硅膜电池等新产品。对于这些目标,德州市信心十足。一家太阳能企业负责人曾表示:“拥有核心技术,并不断突破,德州太阳能企业将永远走在同行业的最前沿。 ”□本报记者 王贺 本报通讯员 姜东涛 陈宁宁

新闻推荐

“阳光党务”聚人心,“阳光党务”聚人心

“从村里的工作目标,到种粮补贴、计生指标,一看就明白。 ”10月8日,临邑县邢侗街道办汴庙社区居民李成华指着社区党务公开栏高兴地说,“党务公开让大家心里都亮堂了,心气顺了,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

临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