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乐陵小枣文化乐章的三部曲

新晨报 2016-09-08 00:00 大字

【编者按】中国红枣文化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它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大自然、文化、习俗、哲学、观念,而且在于它所反映的方式。它是一种立体的农业文化载体,或者说是一种静止的民族文化舞蹈。这是由中国红枣的特性决定的。一棵枣树,无论品种如何,口味怎样,都像一个个音符,在跳动着,在弹奏着,合成农业文化的旋律。这些旋律,有的激越,有的深沉,有的热情,有的理智,有的色彩缤纷,有的本色自然,构成一部无与伦比的摄人心魄的中国红枣文化大型交响乐曲!在这美丽的乐章中,乐陵小枣是一个难得的、跳跃的、和谐的音符!

月15 日是世界粮食日。您恐怕没有想到,在中国古代,“枣”是“木本粮食”、“铁杆庄稼”,和米、面同等重要。

枣是水果,还是粮食?据《战国策》载,苏秦曾对燕文侯说:“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早在2000多年前,枣已被作为重要的木本粮食。

乐陵金丝小枣的栽培始于商周,兴于魏晋,盛于明清,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据《战国策》介绍,苏秦游说六国时,曾向燕文候提出过发展金丝小枣的建议,可惜未能引起重视。明清两代,乐陵小枣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后,为使久经战乱的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发展,曾颁诏天下:“枣、柿丰年可卖缺,歉年可为食”倡导当地群众大栽枣树。

明万历十九年,乐陵知县王登庸也主张“教民树艺,劝民种枣”。《山东通志》记载:清嘉庆年间,乐陵知县张大成“立枣林书院,延名师主讲”,对乐陵小枣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实行“三光”政策,乐陵大批枣树被毁,到1943年全县枣树不足30万株。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乐陵小枣得到了新的发展。

1965年2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同志来乐陵视察工作期间,鼓励因地制宜地发展小枣生产,为乐陵金丝小枣产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部:枣农受益奏响和谐乐章

“中国小枣看乐陵,乐陵小枣在朱集”这是乐陵市朱集镇林家村林圣楼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宣传家乡小枣的“广告语”。八月早晨,阳光斜射在枣林,一夜雾气被阳光驱逐的不见踪影。被誉为枣树专家的林圣楼告诉记者:“现在乐陵的小枣还没有真正的成熟,个头刚刚长好,未来半月是上浆的时候,如果你过半个月再来这里,那时候的小枣很好吃,特别是早晨,格外甜格外脆!”早饭过后的休息时间,记者和林家村的枣农聊了起来。你自己有多少枣树?200多棵。去年收成怎么样?不到1万斤。一年的枣收入大概多少?好年景三万多,最不行时也能卖两万。

林圣楼告诉记者,他除了管理自己家的枣树,就是上班,也是在一家企业管理枣树,大概管理3万多棵。很多乡亲称呼他专家,他也是欣然接受。他说:“我是从枣树底下长大的,对枣树有感情,也喜欢研究,什么时候剪枝,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打药都是有讲究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枣树的大小不同,品种不同,管理也就不同……”说起枣树的管理,林圣楼滔滔不绝。

说到打农药,林圣楼坦言:“十五年前,市场卖的农药都是有毒的农药,确实给乐陵小枣名声带来过负面影响,但最近十几年都是使用的生物农药,乐陵小枣一年至少七遍药,这不假,如果按照标准使用,基本可以做到农药零残留,这个不是靠嘴说,可以随便拿去检测。”

林家村的刘召祥是远近闻名的枣农大户,自己的枣树加上承包的,共计1000多棵,这个数目对于农户来说,在周围可算是高的。“像我40岁左右的年龄,很多人都出去打工了,但我没有,这些年就是守着这些枣树,我认为不是枣树不挣钱,是没有真正的利用好,当然,未来几天如果出现连阴雨,枣会减产,但乐陵人应该有能力化解这个瓶颈。”刘召祥告诉记者,他一年下来的净收入至少3万元。

在刘召祥看来,在乐陵像自己一样没有多高的文化,出去靠力气打工的人不在少数,从短期看好像打工比在家种地收入多一些,但那不是长法。他说:“现在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些企业用人越来越少,都是年轻人,到了四十岁以上还是靠卖力气打工有些困难,那个时候再回来管理枣树没有经验,也是没有收成,平均下来,和我在家一样,这样也能陪着孩子一起成长,我觉得我这样才有过日子的感觉。”

采访期间,刘召祥也委托记者给市里反映一下,希望乐陵能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能解决剩余劳动力,让大家不出门就能打工挣钱;另外就是加大枣产业深加工企业的招商,能实现乐陵小枣自产自销,种枣守着家,卖枣不出门。

同样,林家村的林志强也是从枣树底下长大的乐陵人,相对“只顾树上,不看树下”的普通枣农,他更有他的想法:“大家都明白,旱枣涝梨的概念,但这个反应的还是靠天吃饭,如果能把枣林这片地也利用起来,相当于给枣农上了‘保险\’,实现双丰收。”

林志强说的“保险”是把养殖业嫁接到枣树管护中来,他认为,枣树底下这片肥沃的土地是完全可以散养鸡、鸭、鹅等家禽了,如果利用好了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今年我们就会去找有关的养殖方面的专家请教,看看怎么利用我们的枣树下的这片土地,力求达到旱涝保丰收。”

从林志强的眼里,我们能读出乐陵人对枣树的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第二部:枣企出精品奏响奋进乐章

乐陵枣产业能否有长足发展,政府指导是一方面,关键要看枣农能否真的受益,就像林家村枣农所想的,加大小枣深加工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是最近几年乐陵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

拥有50万亩小枣的乐陵,金丝小枣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县级市第一,如何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乐陵市枣产业推进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经过集中调研后,我们决定走借助工业化手段,围绕枣加工做文章。”通过强企联合、科企联姻、招大引强,大力培植发展小枣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引导和扶持他们规模向“大”、开发向“高”、产品向“名”发展,以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资源转化率和附加值,实现了从“卖原料”到“卖产品”、从“卖产品”到“卖品牌”的根本性转变,小枣精深加工业越做越大。

在乐陵德润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枣香味,一颗颗核小肉厚的金丝小枣经过去核、清洗、烘干、脱水、榨汁等十几道浸提工序,变成了一瓶瓶香甜可口的浓缩枣汁。公司经理周维红介绍说:“我们公司共有蜜枣、发酵类枣制品、浓缩枣汁三大车间,年加工小枣2万吨,销售收入5亿元,生产的20多种精深加工产品畅销国内30多个城市 。  ”

目前,乐陵已发展小枣深加工企业400多家,研制开发出10大系列140多种枣制品,年加工小枣8000万公斤,60多个品牌产品出口欧美、日韩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高达20亿元,小枣加工产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高附加值加工业。小枣给当地带来的商机不止于此。小枣与枣制品产业作为复合型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涵盖内容广的特点,依托小枣与枣制品产业的集群效应,还可以大力发展印刷、包装等配套企业,全面提高产业的整体配套能力。

记者采访获悉,早在2015年11月,乐陵市与天津恒运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年产1万吨金丝小枣酒、蜂蜜发酵酒及1万吨果肉、果汁饮料项目正式签约。该项目位于乐陵市云红街道办事处,由天津恒运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3.8亿万元,主要建设发酵酒车间、饮料车间、枣香型酒车间等生产设施,以及原料库、成品库、包材库、研发楼等辅助、公用及生活设施。项目已经于今年6月份投入使用,可年生产枣酒、蜂蜜酒、枣香型酒、枣汁饮料系列产品2万吨,年销售额2.97亿元以上。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带动了乐陵枣产业链条的延伸,提高附加值,实现枣产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百枣纲目旗下的山东酵億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文博告诉记者,山东百枣纲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金丝小枣(干)产品,在2016年初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 级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使用期限为三年。

张文博介绍说:“这次评选,从八月申报历时三个多月,从文审、现场检查、产品抽样到环境监测、产品检测每一个环节都非常严格,充分体现了绿色食品标志的权威性。最终,“百枣纲目”牌金丝小枣(干)产品通过绿色食品标志A 级产品审核。此次认定可以说是实至名归,也是国家权威机构对百枣产品质量的认可,更是广大消费者对百枣产品的信赖。”另外,乐陵市还引进了引进了全国最大的“吃枣客”汇源集团,投资16亿元建起了枣浆加工、鲜枣烘干储存、浓缩枣汁生产等6条生产线,建成全国最大的浓缩枣汁生产基地。

投资12.8亿元建设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的中国 (乐陵)金丝小枣交易市场,成为黄三角及周边区域最大的专业红枣交易集散中心和农产品交易集散地。同时,乐陵积极与科研院所交流合作,探索金丝小枣深加工的新途径,提高小枣的附加值。

乐陵燕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开发的蜂蜜营养保健酒,填补了国内蜜酒行业的空白;山东百枣纲目生产科技有限公司与山东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联合开发的枣红素,在国际市场深受青睐,市场价格高达每克50元。

如今,在乐陵,枣制品加工业的发展,还带起一支1.2万人的小枣“直销兵团”和10万户小枣种植专业户,仅此一项,人均年增收4000多元。

第三部:生态旅游奏响辉煌乐章

近年来,以自然环境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业人气大旺。然而,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旅游业正在变得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一些自然环境本来优美的地方,由于过度开发旅游业,把好好的山水搞得不伦不类;一些地方热衷打造人工生态景观,以“生态旅游”之名,行破坏生态之实;同时,游客纷至沓来,使一些旅游地自然资源严重透支、损毁,本地物种和生态系统因此承受了巨大压力。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作为新兴业态,生态旅游面临何种机遇与挑战,又有哪些经验值得分享?在山东乐陵我们找到了真正的答案。

近年来,乐陵生态旅游成为德州市旅游产业中增长最快的板块,其好处主要体现在经济上的乘数效应——通过生态旅游,当地的小枣原料、产品和劳动力得以利用,所得利润也在当地累积起来产生经济效益。

在枣乡乐陵,七八百年的古枣树并不稀罕,而且每年仍在开花结果,算来树上结的都是“唐枣”、“宋枣”、“元枣”。枣文化,成为这方土地的宝贵资源。

走进朱集镇王双志村东的枣园,记者见到了有700多年树龄的母子树,这棵老树之中又生一小树,犹如母子相抱,背后有着凄美的传说,枝干上系着一些人们祈求“早生贵子”的红布条。长长短短的红布条,表达了人们对“枣神”的敬奉。

近年来,乐陵积极整合资源,大力开发与枣文化相关的旅游文化产业。位于50万亩枣林中的“百枣园”,栽植枣树3000余株,汇集极具观赏价值和品质极佳的茶壶枣、磨盘枣、辣椒枣、龙须枣等596个品种。“这里既是乐陵小枣标本园和资源库,也是集试验、品种对比、物种保存、游览观赏为一体的枣文化大观园。”乐陵市枣林景区办公室主任崔静静说。

为了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乐陵大力围绕枣文化发展旅游,先后投资2亿元,开辟建设了中国金丝小枣文化博物馆、名人园、结义园、母子树、百枣园等20多处文化景点。同时,通过举办“枣乡风情”书画摄影展、民俗文化展、“百人写枣”书法大赛等多项活动传播枣文化。联合省内外10家旅行社,开辟6条旅游线路,组织了“工业游”、“红色游”、“新农村游”、“文化游”等游乐项目,使小枣与小枣加工产业与高端文化旅游服务业得到了快速的融合与发展。

崔静静另外一个身份是乐陵市旅游局综合科科长,谈到乐陵借助枣产业开发旅游,她指着不远处一个来自乐陵市里的骑行队伍告诉记者,枣林里的旅游路已经成为了乐陵乃至周边县市骑行爱好者的天堂。

闲暇之余,记者和骑行队伍的负责人宋先生攀谈起来,他告诉记者,多年前,枣林里的路基本上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现在到处都是柏油路,在这里骑行完全是有氧运动,非常的舒服。

“我在乐陵经营捷安特自行车品牌,平时一起骑行的骑友200多人,大家从市里骑出来,自然不自然的就奔着枣林来了,每周至少要有三次来这里骑行,我们也在不断的学习乐陵小枣文化,将来通过我们的低碳运动,也为宣传乐陵出一把力。”

在崔静静看来,生态旅游包含保护自然环境、可持续性、回报当地民众和开展环保教育等几个共同要素。因此,乐陵的生态旅游项目包装得再精致,如果缺乏这几个共识性要素,我们就等于在玩概念。

“而在乐陵市,最近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都是围绕着几个因素做文章的,在这方面,乐陵有信心也有能力!”崔静静说。

记者后记:当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大自然中感受风清月明的美好,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我国许多地方生物资源丰富,有发展生态旅游业的优势,但都应该像乐陵一样,在开发前必须从长远着想,进行周密的规划设计。生态旅游景区的建设和管理必须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始终坚守生态保护红线,遵循“共生共荣、共治共理”的方法路径,着力解决好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协调关系。上苍赋予乐陵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虽然不可复制,但把惠农、助企、生态旅游融为一体的发展模式还是值得很多地方借鉴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像乐陵一样,实现人富景美、和谐相处,生态旅游融为一体,奏响小枣文化的和谐乐章。

(记者  张昆  刘春佳  图片摄影  张春法)

新闻推荐

涉事教师被辞退,校长撤职已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昨天本报记者联系当地宣传部门,对方回应称,事件发生后,校方召开来访学生家长座谈会,校长刘某代表学校向家长公开道歉。乐陵市教育局获报后,立即派驻工作组到该校调查核实情况,对事件做深入调查,并再次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