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实验室为天府粮仓德阳 插上科技之翼
中江小春丰收。部门供图
李赓觅正在做水稻基因研究实验。首席记者叶斌摄
首席记者叶斌
德阳是天府粮仓重要承载地。2021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69.1万亩,粮食总产199.4万吨,全市粮食平均单产425公斤/亩,位居全省第二。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德阳将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生产技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加强粮食先进实用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这些都与涉农重点实验室有关。
水稻最高亩产能达到多少公斤?菜籽油生产过程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当天府粮仓和重点实验室相遇会产生什么效果?近日,记者分别走进德阳市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市级重点实验室,进行实地探访。
■与时间赛跑培育水稻新品种
2月22日下午4时许,在位于市区玉泉路的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的农业农村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下文简称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李赓觅正在做与水稻基因相关的研究实验。
实验室管理人员高必军博士称,在水稻新品种培育中,类似实验可能一做就是10年,因为一个新品种的培育期是10年左右。
一种实验反复做10年,枯不枯燥?乏不乏味?高必军称,说不枯燥不乏味是假的,但科研人员干的就是这个工作,只要能早一点培育出新品种,让人们吃得更香更优质,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事实上,有了国家级实验室支撑,高必军所说的“早一点培育出新品种”并不止“早一点”。
高必军介绍,一个新品种的培育,利用实验室的分子辅助育种技术,结合四川、海南南繁基地穿梭选育,一年可繁育两到三季,能极大提高育种效率、节省育种时间。科研人员与时间赛跑,在实验室和种植基地间奔波忙碌,一个优质新品种的产生,可能会提前两到三年。
据介绍,该实验室2011年成立以来,培育出旌优781等杂交水稻新品种160余个通过审定,其中德香4103等64个通过国家审定,德优4727等6个品种被农业农村部确认为超级稻。培育的水稻新品种已从实验室成立时的高产兼顾优质,转向目前的优质高产并重,现已育成如旌优781、德优4727等多个香味浓、口感好、品质优、产量高的优良水稻新品种。
■科学栽培保障粮食安全
除了培育新品种,实验室另一项任务是研究现代农业栽培技术。
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科管办副主任蒋鹏介绍,实验室围绕水稻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环保生产目标,开展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杂交稻轻简化高产栽培、杂交稻抗逆栽培、杂交中稻—再生稻丰产高效栽培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谈到现代农业全程机械化种植,蒋鹏透露,实验室正在攻克成都平原地区机插秧苗与小春作物收割
时间无缝对接的栽培技术。成都平原小春作物小麦/油菜成熟腾茬相对较迟,造成机插秧苗秧龄过大,秧苗素质差,机插效果不理想,不利于机插稻高产形成。
根据小春作物熟期,推迟机插水稻播种时间,可较好地控制机插秧龄,但这会造成水稻减产、下茬作物播种延迟等诸多问题。实验室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通过不断试验,找到适合成都平原稻—麦(油)两熟周年高产生产的最佳播种期,严格控制机插秧龄,并研究形成平原区稻—麦(油)两熟周年机械化丰产栽培技术,助力德阳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9月1日,中江县辑庆镇联丰村。受农业农村部委托,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中国水稻研究所等机构的专家对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和四川丰大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部标优质一级米杂交水稻新品种“品香优秱珍”百亩示范方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经现场验收测算,平均亩产817.2公斤。实现了优质与超高产结合的突破。
“品香优秱珍”并非实验室结合示范种植产量最高的水稻。2014年9月18日,在四川省汉源县召开的“德优4727百亩示范方现场测产验收会”,产量平均亩产达953.6公斤,最高田块亩产达1039公斤,表现出亩产过吨的产量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德优4727的选育与应用突破了优质与高产协同提升的技术难点,突破了杂交水稻生产上长期存在的“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的问题,为“川米优化、提质增效”提供了品种和技术支撑。
基于实验室的研究结果,近年来在西南稻区四川隆昌、重庆永川、贵州遵义等多个地点开展了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近3万亩,平均亩产730公斤,比非示范区增产10%。实验室一系列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较好地解决了水稻生产问题,新增稻谷46亿公斤以上,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24亿元以上,对保障四川省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赶在国标之前研发优质油
一年之季在于春,市级重点实验室也在忙碌着。
2月24日上午10时许,中江县辑庆镇祝家庙村来了两位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员。带队的是德阳市食用植物油研究重点实验室管理人员周波。他们此行目的是了解实验室依托单位四川德阳市年丰食品有限公司的油菜种植基地作物的生长情况。
周波介绍,德阳市食用植物油研究重点实验室于2019年申报成功。申报之前,实验室依托单位着眼未来,先后采购了一大批实验设备、聘请高校专家教授培训研发人员。现在实验室共11人,具备对油菜籽、植物油、菜籽粕等粮油食品的油脂含量、脂肪酸组成、溶剂残留量等50余个技术参数的检测、研发能力。
正是有了科技助力,实验室的依托单位去年经营成绩斐然:全年生产食用油30余万吨,销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产值达37亿元。
让周波比较自豪的是,去年,实验室与川大合作开展了研发项目:《浓香菜籽油中多环芳烃减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川大在理论上支撑,我们实验室作分析和研发,目前一期数据已经出来了,正在申报成果和进一步研发。”
周波称,这个项目研发的目的是解决菜籽油生产过程中多环芳烃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多环芳烃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含量指标,我们应该是走在了前头,让食用油更安全、更环保。”
据悉,目前德阳市有涉农重点实验室近10个,其中,国家级、省级各一个。这些实验室除了开展应用研究技术、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外,对德阳市全面落实“藏粮于技”,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加强粮食先进实用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坚持粮食生产数量与质量并重等起到了助推作用。
对话嘉宾
市政协副主席、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所长蒋开锋
记者: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对当地粮食生产意味着什么?
蒋开锋: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不多,它的建立,对于一个地方的科技生产提升有着积极推动作用。就农业重点实验室而言,建立后无论是科研装备、人才资源,还是学科带动都有助于地方“藏粮于技”的提升,也能更多更快地培育出粮食优良品种,提高地方育种效率。进而带动粮食产量和品质双提升。
记者:作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水稻高粱研究所为德阳的粮食生产做了哪些推动工作?
蒋开锋:近年来,水稻高粱研究所除了持续培育适合德阳及周边的粮食新品种外,生产技术的研究也不断推陈出新,让良种和良法配套,助力农业增产、农户增收。同时,也做了大量后端加工研究,延伸产业链等方面的工作。比如在酒业专用粮的研发方面,做了酿酒工艺、酿酒微生物、酿酒原粮的生产加工研发;研发的米粉专用水稻在旌阳区种植10多万亩,种植面积占比七成。卖价比普通水稻一公斤高三四毛。
实验室的研究为德阳的粮食增产提值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培育的“德”字号水稻系列中德优4727新品种,它既是国家高产超级稻,也是优质稻香米,它也是一个氮肥高效利用的品种,减少施肥更环保,因绿色、高产、优质
获得了省政府科技一等奖。
记者:德阳将加强对粮食规模经营主体的支持,力争2025年全市粮食规模种植面积达100万亩以上,您对此有什么建议?
蒋开锋:对粮食规模经营主体的支持是一个大趋势。它的好处在于可以解决劳动力短缺,进行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生产,实现规模效益。
做好这项工作,政策层面要给予大力扶持,保障种粮者获利。要积极引导水稻、小麦、玉米、油料等作物种植户购买种植成本保险、收益保险,加大其抗风险能力。要加大土地保护和土壤质量保护,充分做好宜机化作业保障,加大水利、电力、生产作业机械化等要素保障。还要加大新品种研发力度,专用粮研发力度,加大产量提升保量、品质提升增效。
记者:着眼于全国,涉农重点实验室今后的走向是什么?
蒋开锋:农业重点实验室今后一段时期都要做一件事:解决14亿人的口粮问题,持续做粮食安全保供的研发与创新工作。一是知识产权方面育种的专利获取,攻破国外封锁的“卡脖子”技术,让科技自立自强。二是解决生产运用问题,解决产业对农业的多元化需求,包括人的口粮和牲畜饲料、菜篮子供应等。三是提升农业产业价值,既要保量,又要追求品质和价值。
新闻推荐
“春雷行动2022”启动以来,为充分发挥市场监管在守护民生安全、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积极作用,中江县市场监管局立足春节消...
中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