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精准脱贫打响攻坚战

德阳晚报 2016-12-15 00:00 大字

(上接第一版)

谋大事,必有正正之旗,堂堂之阵。

德阳市精心“排兵布阵”,多方发力,从政府层面直至社会层面,形成“九牛爬坡”的大扶贫格局。

——“五个一批”精准定位。在扶持对象“情况清、需求明”的基础上,德阳市锁定年度脱贫对象,实行“五个一批”分类施策:年度计划脱贫4.5万贫困人口中,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2.1万人、低保政策兜底一批1.万人、医疗救助一批2.万人、易地搬迁安置一批0.万人。

——“四个一”全面覆盖。一是实行“部门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包户”全覆盖。确保每个贫困村有1名责任领导、1个帮扶单位。二是驻村工作组全覆盖。选派名干部充实到每个驻村工作组,具体指导帮助贫困村脱贫攻坚,强化与包村部门、包村领导的沟通协调。三是重点贫困村“第一书记”全覆盖。去年8月,名“第一书记”被选派到重点贫困村,帮助制订脱贫规划,串起各方帮扶力量。四是专家顾问团全覆盖。组建农村脱贫攻坚技术服务团是德阳市的一项创新和有益尝试,通过“基层点菜、专家上门”的方式提供“一对一”订单式服务。

——整合社会扶贫资源。全市各行业和社会各界大力投入帮扶资金和帮扶项目,重点投向市级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的金融扶贫截至月末,全市已累计向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万元、余额万元,到年底预计小额贷款将突破1亿元。

——建好三个长效机制。一是保障兜底长效机制。提高今年农村低保标准,并做到了应保尽保全覆盖。建立市、县医疗救助基金,市财政已落实万元,各县(市、区)落实了配套资金。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就诊率达到%,县域内住院报账达到%,实现“零支付”。建立教育救助基金,推进职业教育***,今年已报名登记余名。全市共发放教育资助金2.亿元,受助学生达万人次。二是增收致富长效机制。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统揽,解决贫困户住房难。同时以产村相融为抓手,解决贫困户增收难。三是同步奔康的长效机制。实施扶智、扶志和帮就业“两扶一帮”行动。

硬仗“不容情”, 以上率下,压实责任

8月,临近冲刺的关键期,在德阳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走廊上,挂出了一张大型“作战图”,浓缩了脱贫攻坚任务分配、作战体系、阶段目标等内容,由书记市长担任作战指挥部指挥长。

这张作战图连接着“清单管理”工作机制,市、县围绕基础设施、现代农业、新村建设、教育扶贫、生态扶贫、易地搬迁、医疗卫生、文化惠民、社会保障、社会扶贫、金融扶贫、技能和就业个专项扶贫规划,梳理出扶贫政策条,建立扶贫政策清单,完成一项、验收一项、销号一项;市脱贫办印发《***惠农惠民政策摘编》手册5万余本,以推动各项扶贫政策和工作部署宣传落实到户、到人。

这张“作战图”也连接着扶贫工作体系,和以上率下的层层压力。今年8月日,市委书记蒲波率督导组赴中江县集凤镇石垭子村、拱桥村蹲点督导脱贫攻坚工作,深入贫困户家中,一户一户询问致贫原因、脱贫计划、增收举措等。由此,德阳市拉开了大规模蹲点督导的序幕。

紧接着,位市领导、个市级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带队,深入全市个市级贫困村,按照督促扶贫政策落地落实落细,指导、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的总体要求,进行了蹲点督导、入户走访。各县(市、区)同步开展了蹲点督导工作。

这是一次脱贫攻坚再动员、再部署、再集结。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立下“军令状”,并对本“战区”脱贫攻坚工作也实施了蹲点督导、挂图督战。

压实政治责任,逐步形成新态势。为了杜绝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市纪委深度介入,把脱贫攻坚纳入各级领导干部问责追责的重要内容,开展专项整治。今年在该领域有5人被问责,其中2人处分,3人诫勉,涉嫌违法问题的线索,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脱贫攻坚也成为培养锻炼、考察识别干部的主战场,成为领导班子评优和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一批在脱贫攻坚中成效突出的优秀干部被选拔重用,截至今年8月底,提任乡镇党委书记人,提任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人,其中“第一书记”人,优秀村干部人。罗江县有3名“第一书记”被提拔重用到关键岗位、8名被推荐为乡镇领导班子候选人。

锁定“四个好”,创新模式,各出高招

国家确定“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两不愁、三保障”:到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省委则针对四川省实际提出了更“四个好”的要求,就是要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围绕这“四个好”,德阳市通过精准“识贫”,而后各地各部门创新模式,为贫困户“量身订做”脱贫新路径。

——产业“造血”有票子。这是当前德阳市脱贫攻坚“重头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引导和支持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双手,立足当地资源,“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旅则旅”,取得了良好成效。

但扶贫项目有时候难以发挥长效机制,就此,罗江以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为对象,创新***“三项机制”。首先是建立产业园区,创新扶贫“造血”机制——由村“三委”或专业合作社牵头,用省、市扶贫资金作为启动资金,集中流转一定规模土地建立贫困户自己的标准化扶贫产业园,目前,已建立个。其次是实行股权量化,创新群众增收机制——扶贫资金折股,量股到户、以股分红,并加强股东动态管理。第三是把好“三个关口”,创新组织保障机制——坚持党支部动员提议、村“两委”讨论商议、股东代表审议、股东大会决议、过程结果公开“四议两公开”原则,把好入口关、方向关和分配关“三关”。合理的机制,有效解决了扶贫不能持久的问题。

——易地住上好房子。目前,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在四川省全面推开。在有效对接中央、省、市扶贫搬迁政策中,各地贫困户将通过移民搬迁项目,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住房居住条件。截至月底,德阳市的农村危房改造开工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开工率%,竣工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竣工率%;易地搬迁建房户已全部完成,其中入住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已完成户,完成比例.7%。

——夯实基础破瓶颈。绵竹金花镇的扶贫“天路”引领村民走上幸福吉祥路。绵竹市西北部的金花镇吉祥村拥有着丰富的林木、中药材等资源。“5·”特大地震后,吉祥村人易地安置到邻镇,而生产资料却都在山上,交通的不便严重阻碍了该村发展。去年底,海拔余米的山区公路--吉凤路建成。有了便捷的交通,当地林地价值持续增值,进一步带动了林旅结合发展乡村旅游。截至月底,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公里,占目标任务的.%。全市投入资金.万元,解决了人农村居民饮水问题。

——农民夜校长知识。所谓“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德阳经开区结对帮扶中江县瓦窑村“农民夜校”近日揭牌开班。“农民夜校”就是为了提高群众文化知识和种植养殖技能,让贫困户早日摆脱贫困。在充分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夜校在管理制度、课程内容设置等方面精心筹划,努力把“农民夜校”办成村民最喜爱的学习交流平台,加快瓦窑村脱贫致富步伐。村民范中珍表示:“农民夜校办得很好,老师从文化、科学、技术、安全等方面进行讲解,让我们掌握了不少知识,希望以后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

——脱贫跳起“双人舞”。扶贫脱贫不能唱“独角戏”,政府力度再大、资金再多,如果贫困对象本身没有“弱鸟先飞”的勇气、艰苦创业的进取心,再怎么扶也是白搭。沐浴着扶贫攻坚的政策春风,一批贫困户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什邡元石镇广福村的建卡贫困户廖开芳,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双手,以土地入股形式和亲戚众筹建起了一座苗圃,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成为了村里的榜样。

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确定:要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基础上,以“更高标准”、在“更高层面”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年率先全面脱贫。

眼下已至岁末年初,开局之年圆满收官,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即将打响。

(上接第一版)

谋大事,必有正正之旗,堂堂之阵。

德阳市精心“排兵布阵”,多方发力,从政府层面直至社会层面,形成“九牛爬坡”的大扶贫格局。

——“五个一批”精准定位。在扶持对象“情况清、需求明”的基础上,德阳市锁定年度脱贫对象,实行“五个一批”分类施策:年度计划脱贫4.5万贫困人口中,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2.1万人、低保政策兜底一批1.万人、医疗救助一批2.万人、易地搬迁安置一批0.万人。

——“四个一”全面覆盖。一是实行“部门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包户”全覆盖。确保每个贫困村有1名责任领导、1个帮扶单位。二是驻村工作组全覆盖。选派名干部充实到每个驻村工作组,具体指导帮助贫困村脱贫攻坚,强化与包村部门、包村领导的沟通协调。三是重点贫困村“第一书记”全覆盖。去年8月,名“第一书记”被选派到重点贫困村,帮助制订脱贫规划,串起各方帮扶力量。四是专家顾问团全覆盖。组建农村脱贫攻坚技术服务团是德阳市的一项创新和有益尝试,通过“基层点菜、专家上门”的方式提供“一对一”订单式服务。

——整合社会扶贫资源。全市各行业和社会各界大力投入帮扶资金和帮扶项目,重点投向市级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的金融扶贫截至月末,全市已累计向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万元、余额万元,到年底预计小额贷款将突破1亿元。

——建好三个长效机制。一是保障兜底长效机制。提高今年农村低保标准,并做到了应保尽保全覆盖。建立市、县医疗救助基金,市财政已落实万元,各县(市、区)落实了配套资金。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就诊率达到%,县域内住院报账达到%,实现“零支付”。建立教育救助基金,推进职业教育***,今年已报名登记余名。全市共发放教育资助金2.亿元,受助学生达万人次。二是增收致富长效机制。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统揽,解决贫困户住房难。同时以产村相融为抓手,解决贫困户增收难。三是同步奔康的长效机制。实施扶智、扶志和帮就业“两扶一帮”行动。

硬仗“不容情”, 以上率下,压实责任

8月,临近冲刺的关键期,在德阳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走廊上,挂出了一张大型“作战图”,浓缩了脱贫攻坚任务分配、作战体系、阶段目标等内容,由书记市长担任作战指挥部指挥长。

这张作战图连接着“清单管理”工作机制,市、县围绕基础设施、现代农业、新村建设、教育扶贫、生态扶贫、易地搬迁、医疗卫生、文化惠民、社会保障、社会扶贫、金融扶贫、技能和就业个专项扶贫规划,梳理出扶贫政策条,建立扶贫政策清单,完成一项、验收一项、销号一项;市脱贫办印发《***惠农惠民政策摘编》手册5万余本,以推动各项扶贫政策和工作部署宣传落实到户、到人。

这张“作战图”也连接着扶贫工作体系,和以上率下的层层压力。今年8月日,市委书记蒲波率督导组赴中江县集凤镇石垭子村、拱桥村蹲点督导脱贫攻坚工作,深入贫困户家中,一户一户询问致贫原因、脱贫计划、增收举措等。由此,德阳市拉开了大规模蹲点督导的序幕。

紧接着,位市领导、个市级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带队,深入全市个市级贫困村,按照督促扶贫政策落地落实落细,指导、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的总体要求,进行了蹲点督导、入户走访。各县(市、区)同步开展了蹲点督导工作。

这是一次脱贫攻坚再动员、再部署、再集结。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立下“军令状”,并对本“战区”脱贫攻坚工作也实施了蹲点督导、挂图督战。

压实政治责任,逐步形成新态势。为了杜绝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市纪委深度介入,把脱贫攻坚纳入各级领导干部问责追责的重要内容,开展专项整治。今年在该领域有5人被问责,其中2人处分,3人诫勉,涉嫌违法问题的线索,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脱贫攻坚也成为培养锻炼、考察识别干部的主战场,成为领导班子评优和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一批在脱贫攻坚中成效突出的优秀干部被选拔重用,截至今年8月底,提任乡镇党委书记人,提任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人,其中“第一书记”人,优秀村干部人。罗江县有3名“第一书记”被提拔重用到关键岗位、8名被推荐为乡镇领导班子候选人。

锁定“四个好”,创新模式,各出高招

国家确定“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两不愁、三保障”:到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省委则针对四川省实际提出了更“四个好”的要求,就是要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围绕这“四个好”,德阳市通过精准“识贫”,而后各地各部门创新模式,为贫困户“量身订做”脱贫新路径。

——产业“造血”有票子。这是当前德阳市脱贫攻坚“重头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引导和支持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双手,立足当地资源,“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旅则旅”,取得了良好成效。

但扶贫项目有时候难以发挥长效机制,就此,罗江以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为对象,创新***“三项机制”。首先是建立产业园区,创新扶贫“造血”机制——由村“三委”或专业合作社牵头,用省、市扶贫资金作为启动资金,集中流转一定规模土地建立贫困户自己的标准化扶贫产业园,目前,已建立个。其次是实行股权量化,创新群众增收机制——扶贫资金折股,量股到户、以股分红,并加强股东动态管理。第三是把好“三个关口”,创新组织保障机制——坚持党支部动员提议、村“两委”讨论商议、股东代表审议、股东大会决议、过程结果公开“四议两公开”原则,把好入口关、方向关和分配关“三关”。合理的机制,有效解决了扶贫不能持久的问题。

——易地住上好房子。目前,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在四川省全面推开。在有效对接中央、省、市扶贫搬迁政策中,各地贫困户将通过移民搬迁项目,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住房居住条件。截至月底,德阳市的农村危房改造开工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开工率%,竣工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竣工率%;易地搬迁建房户已全部完成,其中入住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已完成户,完成比例.7%。

——夯实基础破瓶颈。绵竹金花镇的扶贫“天路”引领村民走上幸福吉祥路。绵竹市西北部的金花镇吉祥村拥有着丰富的林木、中药材等资源。“5·”特大地震后,吉祥村人易地安置到邻镇,而生产资料却都在山上,交通的不便严重阻碍了该村发展。去年底,海拔余米的山区公路--吉凤路建成。有了便捷的交通,当地林地价值持续增值,进一步带动了林旅结合发展乡村旅游。截至月底,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公里,占目标任务的.%。全市投入资金.万元,解决了人农村居民饮水问题。

——农民夜校长知识。所谓“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德阳经开区结对帮扶中江县瓦窑村“农民夜校”近日揭牌开班。“农民夜校”就是为了提高群众文化知识和种植养殖技能,让贫困户早日摆脱贫困。在充分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夜校在管理制度、课程内容设置等方面精心筹划,努力把“农民夜校”办成村民最喜爱的学习交流平台,加快瓦窑村脱贫致富步伐。村民范中珍表示:“农民夜校办得很好,老师从文化、科学、技术、安全等方面进行讲解,让我们掌握了不少知识,希望以后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

——脱贫跳起“双人舞”。扶贫脱贫不能唱“独角戏”,政府力度再大、资金再多,如果贫困对象本身没有“弱鸟先飞”的勇气、艰苦创业的进取心,再怎么扶也是白搭。沐浴着扶贫攻坚的政策春风,一批贫困户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什邡元石镇广福村的建卡贫困户廖开芳,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双手,以土地入股形式和亲戚众筹建起了一座苗圃,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成为了村里的榜样。

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确定:要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基础上,以“更高标准”、在“更高层面”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年率先全面脱贫。

眼下已至岁末年初,开局之年圆满收官,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即将打响。

新闻推荐

市纪委通报3起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本报讯(记者杜晓鹏)为进一步严明纪律,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推动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十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市纪委于9月14日,通报了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绵竹市孝德镇党委书记林霞...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