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观象 忆故里名士耆宿
□曾伯炎
离故土浪迹在外近年,偶遇乡人,开出租的、打工的、求学的,林林总总。彭盛琪从川大离休退下,曾邀在成都的乡梓故旧茶聚,他说,那年中江籍当兵转业到川大的,竟有人,我一听笑了,乡梓素有吃粮从军的传统,这些武勇的转入文化学府,也有补文化之益了。
举目一看:原在中学同窗的老赵,退休历史系。原同街相邻的小廖,也退休生物系了。邻座面生的一位,有人介绍他就是常在报上发文,笔名绿杨村的人,自称家在仓山一带,不禁又莞尔,心想:老家拿枪杆子的多,拿笔杆的也有嘛。
看到已在厅里离休的老刘,任过县书记的老王,他们退下后,多以搓麻将打发岁月。便联想到乡梓从前清知府退下的李鸿裔,做过翰林、御史退下的王乃徵,他们在江南与上海卖字,留下的书法,百年过了,仍在书画界品评,在拍卖界争买,坐在川大茶园里,感慨丛生。
我问川大退休的几位乡人,可知中江还有两位学者,也在这校园播种过文化,一位是晚清贡生刘洙源,毕业于严复办的京师大学堂,在川大讲朴学与佛学,他的弟子唐振常任上海社科院研究员时,还在上海报刊著文评洙源先生的学术。另一位是留日归来的李炳英,还任过早期川大文学院院长,是研究孟子的学者。
我拉出故里这些文化前辈,意在说明这片土壤,并不只出好勇斗狠之人,也出文化翰墨之士,说到兴起,我还举出也是贡生出道的游春舫,年代,便听我老师说游先生已续出一部县志。近年读《沙汀日记》还读到作者写自已岁时,舅父以百元大洋高价敦聘中江贡生游春舫到安县教他读四书,且记叙这游先生脾气不小的一段,也证明老家并非无文化传承。
前些年这些茶聚旧话旧亊,留在心中未散,后来在西南财大与教授张兄闲话,猛忆起该校陈豹隐先生,也是中江人,曾是中国最早译马克思《资本论》的译者,在北大任经济学教授后被聘重大任商学院院长,院系调整转成都四川财经学院,我问张兄:豹隐先生的名气,你是知道的,过去与马寅初齐名,当年并称南陈北马哟!我想拜望一下他,因他还做过我二姐的证婚人。张兄告我,豹隐先生己故多年了。
坐在家里纳闷。友人冉生来,带来中江耆宿《王乃徴诗文集》等一摞中江文史旧著新版,称是年轻的中江学人名王承军点校旧线装本新印出版,我问:王承军多大年纪?答曰:三十,且正在编著史学家蒙文通传记。听到故里有这么年轻学人,不追时尚,能有慧眼认识有史学里程碑意义的蒙文通先生,不禁刮目相看了。
我告诉冉生,你读晚清王闿运应丁宝桢之邀,受聘入蜀任尊经书院山长,途经中江,日记中记有“中江多乳山”,以乳山形容邱陵浅山,很感兴趣,我读其日记,却发现他驻足中江,想起与他同任曾国藩幕府的李眉生〔李鸿裔〕乃中江人,打听故居,欲访,闻在郊外而作罢。中江县志上,只有杜甫、王勃等唐代名人在中江的留痕,这对蜀中学术有过影响的却不知了。甚至在省文史丛书读到刘洙源弟子唐振彬忆老师教学生为文的名言:“文不取裁于古则亡法,文而毕摹乎古则亡意”,说得多么到位,且言简意赅。
若如数家珍那么去历数中江文化前贤,与梅尧臣同开北宋一代诗风的苏舜钦这中江籍的诗人,是不应遗漏的。虽然官未做到他祖父苏易简的高位,他诗体豪放,往往惊人。例如,“老松偃蹇若傲世,飞泉喷薄如避人”(《越州云门寺》),一攺五代柔糜诗风。他失意后以四万贯买下苏州钱越废园沧浪亭,设计培修成与苏州其他园林不同风格,独造型艺,欧阳修写《沧浪亭记》声名大噪,又添文艺,千年后的今天,还是游客提升审美情趣的佳境。
闲坐书斋,离中江近年矣,文化前贤的文踪艺迹,仍如此鲜活涌动于脑海,闲笔记下,与乡人共赏吧!
□曾伯炎
离故土浪迹在外近年,偶遇乡人,开出租的、打工的、求学的,林林总总。彭盛琪从川大离休退下,曾邀在成都的乡梓故旧茶聚,他说,那年中江籍当兵转业到川大的,竟有人,我一听笑了,乡梓素有吃粮从军的传统,这些武勇的转入文化学府,也有补文化之益了。
举目一看:原在中学同窗的老赵,退休历史系。原同街相邻的小廖,也退休生物系了。邻座面生的一位,有人介绍他就是常在报上发文,笔名绿杨村的人,自称家在仓山一带,不禁又莞尔,心想:老家拿枪杆子的多,拿笔杆的也有嘛。
看到已在厅里离休的老刘,任过县书记的老王,他们退下后,多以搓麻将打发岁月。便联想到乡梓从前清知府退下的李鸿裔,做过翰林、御史退下的王乃徵,他们在江南与上海卖字,留下的书法,百年过了,仍在书画界品评,在拍卖界争买,坐在川大茶园里,感慨丛生。
我问川大退休的几位乡人,可知中江还有两位学者,也在这校园播种过文化,一位是晚清贡生刘洙源,毕业于严复办的京师大学堂,在川大讲朴学与佛学,他的弟子唐振常任上海社科院研究员时,还在上海报刊著文评洙源先生的学术。另一位是留日归来的李炳英,还任过早期川大文学院院长,是研究孟子的学者。
我拉出故里这些文化前辈,意在说明这片土壤,并不只出好勇斗狠之人,也出文化翰墨之士,说到兴起,我还举出也是贡生出道的游春舫,年代,便听我老师说游先生已续出一部县志。近年读《沙汀日记》还读到作者写自已岁时,舅父以百元大洋高价敦聘中江贡生游春舫到安县教他读四书,且记叙这游先生脾气不小的一段,也证明老家并非无文化传承。
前些年这些茶聚旧话旧亊,留在心中未散,后来在西南财大与教授张兄闲话,猛忆起该校陈豹隐先生,也是中江人,曾是中国最早译马克思《资本论》的译者,在北大任经济学教授后被聘重大任商学院院长,院系调整转成都四川财经学院,我问张兄:豹隐先生的名气,你是知道的,过去与马寅初齐名,当年并称南陈北马哟!我想拜望一下他,因他还做过我二姐的证婚人。张兄告我,豹隐先生己故多年了。
坐在家里纳闷。友人冉生来,带来中江耆宿《王乃徴诗文集》等一摞中江文史旧著新版,称是年轻的中江学人名王承军点校旧线装本新印出版,我问:王承军多大年纪?答曰:三十,且正在编著史学家蒙文通传记。听到故里有这么年轻学人,不追时尚,能有慧眼认识有史学里程碑意义的蒙文通先生,不禁刮目相看了。
我告诉冉生,你读晚清王闿运应丁宝桢之邀,受聘入蜀任尊经书院山长,途经中江,日记中记有“中江多乳山”,以乳山形容邱陵浅山,很感兴趣,我读其日记,却发现他驻足中江,想起与他同任曾国藩幕府的李眉生〔李鸿裔〕乃中江人,打听故居,欲访,闻在郊外而作罢。中江县志上,只有杜甫、王勃等唐代名人在中江的留痕,这对蜀中学术有过影响的却不知了。甚至在省文史丛书读到刘洙源弟子唐振彬忆老师教学生为文的名言:“文不取裁于古则亡法,文而毕摹乎古则亡意”,说得多么到位,且言简意赅。
若如数家珍那么去历数中江文化前贤,与梅尧臣同开北宋一代诗风的苏舜钦这中江籍的诗人,是不应遗漏的。虽然官未做到他祖父苏易简的高位,他诗体豪放,往往惊人。例如,“老松偃蹇若傲世,飞泉喷薄如避人”(《越州云门寺》),一攺五代柔糜诗风。他失意后以四万贯买下苏州钱越废园沧浪亭,设计培修成与苏州其他园林不同风格,独造型艺,欧阳修写《沧浪亭记》声名大噪,又添文艺,千年后的今天,还是游客提升审美情趣的佳境。
闲坐书斋,离中江近年矣,文化前贤的文踪艺迹,仍如此鲜活涌动于脑海,闲笔记下,与乡人共赏吧!
新闻推荐
不让一个学生 因贫困而失学 ——德阳市“金秋圆梦·助你上大学”活动综述
本报记者杜晓鹏镜头一:什邡市湔氐镇的付海(化名)在“5·12”地震中受伤致残,父母没有固定收入,家庭经济十分拮据。2013年,身残志坚的付海通过自己不懈努力考上了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就在全家为学费一筹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