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德阳市继续释放医改“红利” ●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开展全民预防保健服务 ●2017年分级诊疗就医格局基本形成,县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左右 ●2017年底城乡

德阳日报 2016-07-27 21:04 大字

自医改实施以来,德阳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医疗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下一步,德阳市将继续深化医改,释放更多“红利”惠及百姓。

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全面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提档升级”,到2020年前,市本级、中江县和罗江县疾控中心分别达到“三甲”、“三乙”和“二甲”标准。

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精神科门诊,旌阳区加快推进精神专科机构建设,到2020年前,德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达“三甲”标准,建立健全以精神卫生专科机构为龙头、综合医院为补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夯实公共卫生服务网底。建立完善乡村医生退出机制和养老政策,对年满60岁自愿退出乡村医生,按照当年城市最低生活水平,由市、县两级财政给予补助。

全面开展全民预防保健服务。全民免费体检管理:对0-6周岁和65周岁以上年龄段人群,每年体检一次;其余人群每两年体检一次,指定辖区签约医生分层分类健康管理。特殊人群体检管理:市级财政投入228万元,对103708名农村妇女开展“两癌”免费筛查;启动“百千万亿工程”,为全市10000名新生儿提供48项遗传代谢病免费检测;开展白内障复明工程,市财政给予每例手术1000元补助,2016年、2017年均完成2500例以上,自2018年起对所有新增(预计1500例左右)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救治。

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进一步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巩固取消药品加成成果。健全科学的投入补偿机制,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积极探索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大力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到2017年,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看大病、解难症水平明显提升,分级诊疗就医格局基本形成,县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左右。

加快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德阳市人民医院力争在今年9月1日前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同时,有序推进管理体制、人事制度、薪酬制度等改革,为全市2018年全面推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

同时,全面完善分级诊疗就医格局。加大城乡医保政策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力度,用经济杠杆引导患者首诊在基层,不断完善“城乡结合、县乡互联、乡村一体、防治结合、分工合理”的新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效支撑分级诊疗制度的实现。在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引导二级以上医院和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参与,提高签约服务覆盖面和水平,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不断提升医保质量水平

提高筹资水平。2017年推进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实现“六统一”管理。农村居民筹资水平与城镇居民相同,2017年城乡居民大病商业保险筹资水平达到每人每年30元以上。 

扩大覆盖范围。2017年底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达到100%;大病商业保险覆盖率达到100%;贫困人口补充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贫困人口医疗救助覆盖率达到100%。

提高保障水平。对23种重特大疾病实行特殊补偿;对补偿水平偏低的实行保底补偿;扩大门诊慢病、重特大疾病门诊治疗病种和补助标准;将政策补偿比提高到75%以上,住院实际补偿比提高到64%以上。

加强监督管理,降低过度医疗。大幅降低大型设备检查费用,适当提高劳务性收费,使医疗总费用不断下降;探索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按病种、按床位、按单元付费和总额控费等方法;探索“日间手术”,将48小时能出院的手术定位“日间手术”,在门诊检查,降低住院时间和费用;加强社保基金和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督检查,使“合理检查、合理诊断、合理治疗、合理收费”成为每家医院的立院之本、发展之基。

推进健康扶贫。全面落实对贫困人口实施“十免四补助”政策。力争今年实现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就诊住院自付费用按比例控制在10%以内,明年实现零支付。

延伸阅读

【医改成绩单】

——公立医院改革成效初显。全市18家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累计让利2.81亿元,财政补助达规定比例的117.4%。全市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药费用和人均住院药费用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2.19%、12.72%。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被列为国家试点市。

——群众医保受益程度不断提高。全市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98.85%,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24%,财政补助标准年人均达到410元,参合农民住院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65.87%。在全省率先开展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已为3.69万人次赔付9789.48万元,城镇居民、农村居民赔付率分别达到112.77%和80%。

——分级诊疗制度全域推进。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全市36家县级以上机构与439家次基层医疗机构签订转诊协议。全市基层医疗机构较去年同期门诊量增加约3.2%,出院人数增加约9.1%,业务收入增加约18.7%,县域内就诊率达91.9%,初步呈现出“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县域外就诊率减少”的良好态势。

——社会办医强力推进。德阳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德阳市医疗健康服务业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支持政策暂行办法》、《德阳市引进全面创新医疗卫生领军人才办法》等政策性文件。目前,签约了7个年内完成前期工作的重点项目,投资总额33.4亿元,已开工的项目共有4个,投资总额6.46亿元。

——健康信息惠民服务见实效。率先在全省开展“互联网+医疗”行动计划,与腾讯合作开展微信医疗健康城市服务,实现在线预约诊疗、移动支付、报告查询等医疗健康全流程服务;建成全市跨区域计划免疫接种平台,实现全市免疫接种信息互联共享,儿童免疫接种更加便捷;统一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建设实现100%覆盖,开展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设,基层卫生信息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大力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建立标准化电子病历,医疗信息化服务手段不断完善;家庭远程网络医疗、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同步推进。

自医改实施以来,德阳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医疗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下一步,德阳市将继续深化医改,释放更多“红利”惠及百姓。

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全面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提档升级”,到2020年前,市本级、中江县和罗江县疾控中心分别达到“三甲”、“三乙”和“二甲”标准。

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精神科门诊,旌阳区加快推进精神专科机构建设,到2020年前,德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达“三甲”标准,建立健全以精神卫生专科机构为龙头、综合医院为补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夯实公共卫生服务网底。建立完善乡村医生退出机制和养老政策,对年满60岁自愿退出乡村医生,按照当年城市最低生活水平,由市、县两级财政给予补助。

全面开展全民预防保健服务。全民免费体检管理:对0-6周岁和65周岁以上年龄段人群,每年体检一次;其余人群每两年体检一次,指定辖区签约医生分层分类健康管理。特殊人群体检管理:市级财政投入228万元,对103708名农村妇女开展“两癌”免费筛查;启动“百千万亿工程”,为全市10000名新生儿提供48项遗传代谢病免费检测;开展白内障复明工程,市财政给予每例手术1000元补助,2016年、2017年均完成2500例以上,自2018年起对所有新增(预计1500例左右)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救治。

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进一步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巩固取消药品加成成果。健全科学的投入补偿机制,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积极探索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大力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到2017年,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看大病、解难症水平明显提升,分级诊疗就医格局基本形成,县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左右。

加快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德阳市人民医院力争在今年9月1日前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同时,有序推进管理体制、人事制度、薪酬制度等改革,为全市2018年全面推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

同时,全面完善分级诊疗就医格局。加大城乡医保政策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力度,用经济杠杆引导患者首诊在基层,不断完善“城乡结合、县乡互联、乡村一体、防治结合、分工合理”的新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效支撑分级诊疗制度的实现。在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引导二级以上医院和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参与,提高签约服务覆盖面和水平,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不断提升医保质量水平

提高筹资水平。2017年推进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实现“六统一”管理。农村居民筹资水平与城镇居民相同,2017年城乡居民大病商业保险筹资水平达到每人每年30元以上。 

扩大覆盖范围。2017年底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达到100%;大病商业保险覆盖率达到100%;贫困人口补充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贫困人口医疗救助覆盖率达到100%。

提高保障水平。对23种重特大疾病实行特殊补偿;对补偿水平偏低的实行保底补偿;扩大门诊慢病、重特大疾病门诊治疗病种和补助标准;将政策补偿比提高到75%以上,住院实际补偿比提高到64%以上。

加强监督管理,降低过度医疗。大幅降低大型设备检查费用,适当提高劳务性收费,使医疗总费用不断下降;探索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按病种、按床位、按单元付费和总额控费等方法;探索“日间手术”,将48小时能出院的手术定位“日间手术”,在门诊检查,降低住院时间和费用;加强社保基金和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督检查,使“合理检查、合理诊断、合理治疗、合理收费”成为每家医院的立院之本、发展之基。

推进健康扶贫。全面落实对贫困人口实施“十免四补助”政策。力争今年实现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就诊住院自付费用按比例控制在10%以内,明年实现零支付。

延伸阅读

【医改成绩单】

——公立医院改革成效初显。全市18家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累计让利2.81亿元,财政补助达规定比例的117.4%。全市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药费用和人均住院药费用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2.19%、12.72%。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被列为国家试点市。

——群众医保受益程度不断提高。全市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98.85%,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24%,财政补助标准年人均达到410元,参合农民住院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65.87%。在全省率先开展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已为3.69万人次赔付9789.48万元,城镇居民、农村居民赔付率分别达到112.77%和80%。

——分级诊疗制度全域推进。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全市36家县级以上机构与439家次基层医疗机构签订转诊协议。全市基层医疗机构较去年同期门诊量增加约3.2%,出院人数增加约9.1%,业务收入增加约18.7%,县域内就诊率达91.9%,初步呈现出“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县域外就诊率减少”的良好态势。

——社会办医强力推进。德阳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德阳市医疗健康服务业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支持政策暂行办法》、《德阳市引进全面创新医疗卫生领军人才办法》等政策性文件。目前,签约了7个年内完成前期工作的重点项目,投资总额33.4亿元,已开工的项目共有4个,投资总额6.46亿元。

——健康信息惠民服务见实效。率先在全省开展“互联网+医疗”行动计划,与腾讯合作开展微信医疗健康城市服务,实现在线预约诊疗、移动支付、报告查询等医疗健康全流程服务;建成全市跨区域计划免疫接种平台,实现全市免疫接种信息互联共享,儿童免疫接种更加便捷;统一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建设实现100%覆盖,开展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设,基层卫生信息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大力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建立标准化电子病历,医疗信息化服务手段不断完善;家庭远程网络医疗、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同步推进。

新闻推荐

2016年全国磁性材料及器件高峰论坛举行 国内顶尖专家 齐聚中江论“磁”

(记者杜晓鹏通讯员肖开丰陈晋)8月4日上午,由省科学技术协会、德阳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电子学会、电子科技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磁性材料及器件专业情报网、中国电子学会应用磁学分会主办的“2016年全...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