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非洲专家德阳“取经” 沼气集中供气“点燃”新村新生活

德阳日报 2015-06-29 21:30 大字

非洲友人学习了解农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

文/图 本报记者 许江韵

6月26日,旌阳区扬嘉镇新隆村,一套蓝色沼气集中供气设备吸引了10个非洲国家30余名农业技术人员的“围观”。外宾们远道而来缘于今年农业部举办的非洲国家沼气技术培训班,面对这套稀奇的集中供气设备,大家争相拍照,仔细询问其工艺技术和使用方法。

包括这座供气站在内,自2012年开始,德阳已建成农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5处,供气农户达500多户,从使用效果看,较传统沼气池更为高效、便捷、实惠、环保。“没想到中国农村沼气项目做得这么好,这样实用的技术我想带回非洲。”来自埃塞俄比亚的Sisay说。

循环利用形成闭环

6月的农村一片翠绿,新种下的水稻长势正好。投用仅4个月的新隆村沼气集中供气站就“长”在田间,一高一矮两个硕大的圆桶伫立在站内,原料池和沼液池都埋入地下,闻不到一丝臭味。

“高的是发酵罐,矮的是储气罐,发酵容积为80立方米,平均每天产气达40立方米左右。”市农村能源办公室副主任袁军介绍说,由于工程采用的多向缠绕式玻璃钢沼气集中供气系统属国家新型发明专利,产气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后续运行管护便捷,该供气站仅一人管理就已足够,通过农户有偿使用、市场化运作,解决了过去户用沼气池后期管理难度大、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那么,供气站需要的大量原料又从何而来?“周边养殖场将生产过程中排出的粪污定期拉到供气站作原料,供气站排放的沼渣、沼液又用到田里作肥料,实现了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旌阳区农能办表示。

集中供气便捷实惠

目前,新隆村沼气集中供气站已向聚居点52户农户集中供送沼气,截至6月16日,累计向农户输送沼气近5000立方米,用气农户平均每月只需50元左右的燃气费,相比过去使用液化石油气每户每月可节约燃气开支60元左右。

临近中午,家住供气站附近的村民彭路才正在用沼气做饭,轻轻扭开灶上的旋钮开关,淡蓝色的火苗便一下子蹿了出来。“比用罐罐气烧得还旺,从来没出现过‘断气\’。”彭路才告诉记者,灌装液化气每罐110元,能用一个月左右,如今集中供应沼气每月用30立方米已绰绰有余,以每立方米1.8元的价格,每月只要54元,“用起来方便、卫生,还很实惠。”

据了解,新隆村的集中供气站总投资32.5万元,其中争取省级财政补助资金26万元,旌阳区财政配套5万元、农户自筹1.5万元。今年,旌阳区计划投入118.65万元,建设4处沼气集中供气工程,为180户农户集中供送沼气,截至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2处,98户农户因此受益。

农村能源转型发展

就德阳全市的情况而言,截至今年6月,德阳市共计已建成新村集中供气工程5处,除新隆村外,分别是什邡市马井镇玉马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投资113.6万元,供气农户171户;广汉市连山镇五一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投资128.55万元,供气农户196户;中江县仓山镇倒碑垭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投资37.05万元,供气农户57户;旌阳区黄许镇泰康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投资29.98万元,供气农户46户。

“伴随新村聚居点增多以及农村能源的不断转型升级,传统的户用沼气池会逐步淘汰,建设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是当前的一大趋势。”袁军说,不管是农户自建沼气池,还是建集中供气站,一定要有充足的原料依托。农户散养畜禽正逐渐减少,以致户用沼气池原料不足,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规模化养殖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主要方向,集中供气正迎合了这个规律。

据悉,2015年,全市沼气集中供气待建项目共有11处,现阶段正在招投标,计划投入资金668.9万元,将让1071户农户更方便、安全地使用沼气这一再生清洁能源。

新闻推荐

葡萄熟了 游客乐了 德阳各地掀起休闲观光农业热潮

近日,广汉市三水镇友谊村葡萄基地里的有机葡萄进入采摘季,一串串的葡萄十分诱人。三水镇近年来大力发展水果产业,不断研发和学习有机水果生产技术,加大有机葡萄种植,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图为游客正在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