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丘区小村人均收入增长跑赢GDP

四川日报 2015-02-16 10:43 大字

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连续三年“挂包帮”中江县园山村、洪恩村——

2月6日,一见到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成金,中江县仓山镇园山村村支书彭代银就打开了话匣子:“这几年,我们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递增10%,去年底已经达到11424元,比我们县的GDP还跑得快呢!”

作为“挂包帮”对象,德阳经开区和园山村结缘已久,数据显示,德阳经开区先后为园山村投入帮扶资金约160万元,帮助这个中江丘区小村上演“变形记”:水泥路通了,农家新房修了起来,整洁的文化活动广场投入使用……

记者从德阳经开区了解到,从2012年起,德阳经开区连续三年对口帮扶中江县仓山镇园山村、洪恩村。如今,这两个曾经的“后进”村正在摘掉“后进”帽子:2014年,园山村、洪恩村人均收入双双破万,超过全县农村平均水平,更跑赢中江县9.5%的GDP增长率。

□本报记者 王域西

帮扶不越位资金怎么用村民说了算

园山村地处丘陵,基础设施薄弱,自然条件差,无任何集体经济收入,经济发展缓慢。与园山村类似,洪恩村地处仓山镇、太安镇及会龙镇交界,同样是“偏远村”。

这样的局面被2012年到来的德阳经开区帮扶者打破。“说干就干,干就干好,帮出实效。”谈起“挂包帮”,德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德阳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杨建明表示。

村民最关心的薄弱环节是什么?破解园山村、洪恩村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通过调研,德阳经开区逐渐把完善基础设施确定为“挂包帮”的头号任务。“过去我们村交通极不便利,天晴一身尘,下雨一身泥,农产品运不出去,所购商品拉不进来,就连村民建房所需材料的转运费都比其他地方的收费要贵1万元到2万元。”洪恩村村支书屈化全告诉记者,通过征求群众意见,洪恩村利用经开区帮扶资金建成了全村13个社的通村通社道路,全长5.4公里,解决了全村1500多人的行路难。“2012年洪恩村人均年收入仅8000元,现在路修好了,村民外出务工、销售农产品都方便不少,人均收入也突破1万元。”屈化全告诉记者,除了促进增收,便利的交通每年还能为全村节约下30余万元的转运费。

园山村同样迎来便利,在德阳经开区帮扶下,村民筹资筹劳,目前已修成水泥路14.5公里,惠及全村90%农户。“现在路一通,到镇上办事可方便了,来回就个把小时,为四川省了不少时间和金钱。”园山村村民谭玉英说。

德阳市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本着“帮扶不越位”的原则,所有帮扶项目均通过村民自愿、民主决策的方式决定,经开区则为项目建设提供建议。每项工程建设过程由村民代表、村三委会干部现场监督镇交通办、分管领导对所做工程进行监督指导。此外,仓山镇财政所专门为经开区设立了帮扶资金账户,资金由镇政府主要领导审批把关,财政所严格按照财经制度审核支出。“接下来,我们要争取产业大进步。”2月13日,屈化全召集村民开会,商量着在2015年重点发展200亩榨菜,“榨菜生长周期短,预计今年就有望为村民带来人均300元的增量。”屈化全说。此外,洪恩村还在2014年发展起核桃产业,目前400亩的核桃林已经连成片,等到果实成熟,村民有望增收1000元以上。

相处见真情帮扶干部成“亲戚”

“你们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大家提出来,我们一起商量解决。”2月6日,李成金在自己的联系村找来乡亲们,详细了解群众的意愿诉求,谋划发展思路。

这样的“谈心会”对园山村村民赵启秀来说并不陌生,来自德阳经开区的数据显示,在三年中,德阳经开区领导连续奔赴联系点调研多达30余次,帮助两村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60多条。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谈心会”,两个身处困难中的小女孩得以转变命运。2013年3月15日,李成金率领德阳经开区党支部党员到园山村与村民座谈,无意发现两个正在适学年龄的小姑娘也在其中,一问才知道,何小蓉、何春秀是两姐妹,一个10岁,一个8岁,由于父亲残疾,母亲多年外出下落不明,姐妹俩一直与年迈患病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没有家庭收入来源。“离我们村最近的小学在仓山镇上,走路单程需要2个多小时,小学也没有住宿条件。”彭代银告诉记者,除了学校每年每人650块钱的生活费外,镇上租房一年至少要1500元左右,近3000元的固定开支对这个困难家庭根本无力承担。

座谈回来,德阳经开区立即动员全体干部职工捐款24755元,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职工也捐资11330元,共计36085元,并交由村支部管理支付。爱心不仅解决了姐妹俩的入学梦,还将二老也安排住进了镇上的敬老院,方便老人就近照顾姐妹俩的生活。

目前,姐妹俩都在华实小学就读二年级,在刚刚结束的期末考试中,两人语文和数学都是100分。“谢谢叔叔阿姨们!我们一定会努力学习,长大以后也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2014年春节,姐妹俩在写给德阳经开区的感谢信中写道。

据了解,三年来,德阳经开区对园山村、洪恩村困难群众、残疾人员近80户进行了帮扶和慰问,帮扶金额约8万元,明显改善了他们的经济和生活条件。从最初的相互拘束客气,到成为无话不谈的“亲戚”。真情帮扶在园山村和洪恩村不断涌现。目前,德阳经开区已经选派了一批干部驻村挂职,进一步为帮扶村的发展牵线搭桥。

在德阳经开区的帮扶下,洪恩村、园山村将原先的泥巴路硬化,为两村的进一步发展破除了交通阻碍。李成金为何小蓉、何春秀赠送文具等礼物。 本版图片由德阳经开区提供

新闻推荐

竞争立项扶贫帮困有了“私人订制”

□本报记者朱雪黎5月28日上午,德阳市中江县东北镇洪沟村,62岁村民刘昌华打开家里的兔舍,给300多只肉兔喂饲料。这个兔舍,是刘昌华主动申请和竞争来的“扶贫项目”。今年初,中江在全县首推扶贫开发项目...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