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样本看“一头牛”如何“牛”起来
在德阳,“牛”算得上是农副产品中的“明星”:地方特产“果汁牛肉”享誉全国、传统黄牛交易市场名噪一时……
但随着现代农业和互联网大潮来袭,德阳传统“牛经济”也迎来转型。如今,德阳养牛、卖牛、深加工产业链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近日,记者连续走访广汉市向阳镇、中江县建福村和旌阳区孝泉镇三地,实地观察“一头牛”的经济转型。
□本报记者 朱雪黎 王域西
风光不再
老资格向阳牛市“买卖差”
顺着108国道往北,刚过青白江和广汉交界处,就是有名的广汉市向阳镇江南村牛市,当地人习惯称其为“向阳牛市”。
3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此地时,市场里只有几十头黄牛懒洋洋在牛棚里吃着草,几名商贩坐在旁边无所事事。近两个小时里,竟没有一个人进出。“买卖差得很。”牛市负责人黄进告诉记者,目前这里每天的交易量仅20余头,很快就将拆迁。
牛市怎么了?黄进告诉记者,这个牛市建于1993年,归江南村集体所有。“2000年前后,牛市每天交易量达到300头左右,一年光纯利润就有20多万元。”甚至还引来了陕西、云南等省外牛肉客商;交易之外,牲畜屠宰加工生意也红红火火。
依托这个牛市,江南村的日子好过起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装上了自来水、天然气、有线电视等,羡煞邻近村落。
然而,近年来各地推动规模化养殖,一些大养殖户跳过中介市场,直接联系客户销售,而一些合作社则承担起散户整合销售的功能,牛市的功能逐渐被分解。此外,向阳镇地处广汉高新区核心地带,按照发展规划,向阳牛市所在地也将走上“工业化”“规模化”的转型道路。
据悉,向阳镇规划将另择地点建立一个机械化肉牛屠宰场,老资格向阳牛市能否完美逆袭?还有待实践。
搭车电商
中江牛犊网上“不够卖”
在传统牛市着急“买卖差”的时候,中江县永太镇建福村的何克兵却正在苦恼“不够卖”。
3月19日,装载50头牛犊的货车刚驶出村头,何克兵就踏上“寻地”之旅。“我们想再建一个能存栏1000头牛犊的繁育基地,那样就不怕不够卖了。”何克兵是中江县清福肉牛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去年,搭车电商、网络销售,他一年卖出近6000头牛犊,销售额达3000余万元。买主分布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等全国20多个省市。
活生生的牛犊怎么在网上卖?何克兵自豪地称自己是中江网上卖牛“第一人”。
2010年,做了六年牛生意的何克兵和同村几个肉牛养殖户组建起合作社,规模扩大后,原有的销售渠道就显得不够用了。2011年春节,何克兵从侄儿口中得知“电子商务”。当即拿出4000多元,找到一家公司为合作社做起了网络推广,随后一发不可收拾。“花钱到网上做推广,你点一次网页我就得掏几元钱。最高一天我付过1000多元。”尽管有些“肉痛”,但何克兵认为这是必经阶段。“客户第一次买,需要到实地来挑选品种,今后一个电话,我们就免费配送到家门口。”
这两年,周边一些养殖户也开始“模仿”他的经营模式,越来越多人开始到网上卖牛。“不怕被模仿,只怕被超越。”为求发展,何克兵说自己正在秘密开发新的经营模式。
单打独斗
特色美食“牛”不起来
在德阳,孝泉的牛肉美食独具特色,果汁牛肉和牛排火锅的店招都随处可见。
3月18日,记者在孝泉半边街数了一下,仅果汁牛肉的品牌就有马玉琼、马昌斌、李清真等6家。到底哪家好?“都是家庭作坊式经营,你尝一尝再买吧。”记者的提问,让当地人有些犯难。
在半边街经营马昌斌品牌的商家马勇告诉记者,果汁牛肉是当地传统的一道回族特色小吃。1933年,马道庸组建家庭式商号作坊,率先打出“马昌恒果汁牛肉”的品牌。2005年后,眼看销售旺盛,当地果汁牛肉的品牌也多了起来。“这里有4个品牌都是2008年后才出现的。”
但是这种品牌迭出的局面,并没能真正扩大知名度,让果汁牛肉“牛”起来。“整体营销不好,远不如阆中灯影牛肉。”他希望,当地政府能积极介入协调,有效促进当地土特产整体营销。
牛排火锅整体情况也和果汁牛肉差不多。几年间,全镇陆续出现了六七家牛排火锅店,品质参差不齐。
本地过剩,能否向外扩张?孝泉清芳源牛排火锅总经理马昌科也做过尝试。之前,他到德阳市区开过一家店,但由于是清真食品,受制于原料采购限制,最终未能成功。在马昌科看来,孝泉的特色牛肉美食依赖于当地的特色文化。孝泉近年来大打“德孝”文化牌,牛肉美食要“牛”起来,需要被纳入整体策划包装、提档升级。
新闻推荐
新阅读新生活编者按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四川沁透着怎样的书香?四川人怎么读书?四川各大城市的阅读个性是什么?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前往全省各地采访,推出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