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的中江实践
□李 平
我们正处于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必须加快创新社会治理新方式,提高治理能力,完善治理体系。这就为创新县级治理模式,提供了新动力和新契机。作为丘陵农业大县的中江县,在社会治理方法上不断创新,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在县级层面社会治理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木桶理论”确立没有“短板”的社会治理体系
2012年6月,中江县委提出,建设“没有‘短板\’的行政治理系统”,这个系统把中江比作一个水桶,县级部门和乡镇是组成水桶 的“桶板”,“桶板”中最短的一块板决定了这个水桶的容量,而村(社区)则是这个水桶的“底”。没有坚实的“桶底”,这个水桶什么也装不了;没有县级部门和乡镇长度一致的“桶板”,没有“桶板”之间的无缝契合,这个水桶的容量同样也要打折扣。为此,县委要求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站在全局的高度认识和衡量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实、抓好基层组织工作。明确党组织与县级部门、乡镇各自的职能、职责定位,由此构筑起社会治理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具体做法则为“台账工作法”、“走基层”活动。
“台账工作法”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三本台账”,分别是:民生工作台账、困难群众工作台账、稳定工作台账。民生工作台账主要收集经济发展、民主管理、就业社保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信息。困难群众工作台账主要收集低保、五保、其他低收入困难户等生活困难群众的信息。稳定工作台账主要收集征地拆迁、基层设施建设、民工工资、老上访户人员等涉稳方面的信息,以及处置化解的情况。 “台账工作法” 规范了县级部门、乡镇的工作流程,主要有四个工作流程环节——
第一流程环节是“建账”。收集需要解决的问题信息。主要是通过群众主动反映问题,同时辅以干部下村(社区)收集两种方式。采取“谁登记、谁负责”、“一事一记”的原则,收集各类信息。县、乡、村各级各部门采取“五访五问”措施,深入基层,进村入户,点对点收集各类热点难点问题。
第二流程环节是“议账”。一是分析研究。信息收集单位对收集到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针对收集到的比较集中、比较复杂的问题,县级部门、乡镇、村(社)三委干部应及时召开相关人员参加的专题研讨会,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二是制定方案。对台账反映的问题,按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级处理的原则,村(社区)通过召开村(社区)三委会或村(居)民代表会、乡镇通过召开党委会或群众代表会、县级相关部门通过召开党委会或工作会、县委或县政府通过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联席会或专题会等形式,集体商议、综合研判,形成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案,确保各类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第三流程环节是“结账”。一是限时结账。在规定时间内对每件信息进行处理。对能够就地处理的信息一律即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在5个工作日内召开相关会议,研究措施,形成本级处理方案。二是程序性办结,是指群众反映的情况属实,诉求愿望合理,但因受规划、政策、财力等限制,在目前或一个阶段暂不能解决及超过权限范围的事项,各级各部门只能呈报上级解决处理或对其问题进行政策解答纳入项目规划,待条件成熟时再实施的办结方式。
第四流程环节是“晒账”。一是反馈结果。各收集处理信息的单位对已处理的问题,在台账中记录处理的措施、办法,及时销账,并通过口头、电话或书面等形式自上而下反馈办理结果,同时,对办结事项进行抽查回访,确保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二是公示监督。办理结果既要向反映问题的群众进行反馈,还要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体现公平公正。
“走基层”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
县级领导干部带头“走基层”。县级领导结合自己主管、分管和联系乡镇,深入基层一线,分析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明确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措施。帮助基层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帮助解决群众诉求和问题。
部门领导干部结合职能“走基层”。县级部门领导结合部门职能深入基层每月不得少于4天,跟踪协助群众办理具体事务不得少于4件,并要亲自到自己部门窗口办几件业务,看看工作流程是否规范。
普通党员干部根据自己的工作岗位,工作特点“走基层”。不同行业的党员干部根据自己的工作特色“走基层”。
基层干部“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的过程,不仅能察民情、知民意、聚民智,而且能顺民心、惠民生、解民忧、纾民困,及时掌握并有效控制矛盾纠纷及社会不稳定因素,让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因而有利于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有利于推进“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的生动实践。(作者单位:中江县委党校)
新闻推荐
一、拍卖标的位于中江县凯江镇凯江湖南路257号A栋七楼二号的全新住房一套和位于中江县凯江镇朝阳中路24号东方家园的全新住房两套。本次三套住房均为中江县县级国有资产,分为三个子标的逐一进行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