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通石垭特色的康庄大道

德阳晚报 2014-07-22 23:15 大字

田明阔(右)在居民聚居点征询村民对发展服务业的意见。

记者近日到达中江县集凤镇后,经过林荫环绕、山间蜿蜒盘旋的十余公里的芍药大道,就来到了石垭子村村委会,村党支部书记田明阔正忙着公事,为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完善相关资料。作为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这个村支书成了整个村里最忙的人,而石垭子村也由于这个专业合作社的成立,焕然一新,走上了发展增收的康庄大道。

敢破难,破除小山村发展瓶颈

石垭子村曾经是中江深丘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里道路不通,水源缺失,还由于退耕还林的实施成了一个上访村,贫穷落后,矛盾突出。2007年,在外做生意的田明阔在镇党委组织的安排下,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担任村支书。全村14个社,有许多的断头路,整个村的地形田明阔归纳为“三条沟、三座山、三道弯”,如果交通道路再不连成网,可怎么发展?

担任村支书以来,让村里的经济发展、村民增收成了田明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大家都懂,怎么把这路修起来,带动全村4.5平方公里的农业经济,田明阔开始了走访调研。他挨家挨户询问村民,修路的瓶颈在哪里,为什么就是修不通?2008年的一个下雨天,田明阔踩着泥,好不容易去到了一个老大爷家,刚一进门,大爷家的狗就狂吠起来,把田明阔吓了一大跳。“贪官,闹什么闹!”老大爷喊着。“我这刚到村上,怎么就成贪官了?”田明阔一头雾水。经过交谈才知道,“贪官”是那只狗的名字,可见老大爷对村干部的成见之深。田明阔把村上修路的规划给老大爷细心解释,还让老大爷出主意。经过一番察看,老大爷觉得最好的修路方案是从自家的地上过,但他也提出了条件,“修路可以,必须先解决好整个社的吃水问题。”“没问题。”田明阔一口答应,通过近一个月的努力,加上村民筹的钱,在县水务部门的支持下,社上的自来水接通了。老大爷逢人便说,“不错,这是个能做事情的干部,我们支持。”并无偿让出了自己的地,路终于修通了。

谋发展,打造特色景区惠民生

田明阔学农出身,中专毕业后,还在村上当了5年农业技术员。2007年,国家出台鼓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田明阔看到了这个难得的机遇,石垭子村历来有种芍药的传统,只是大家习惯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规模小、市场小、销路也窄。田明阔用自己前几年做生意的经验,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带动优势,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并召开村民大会,鼓励大家入社。刚开始,只有几个种植大户入了社,田明阔就带着几个大户按照标准化种植模式做出了示范样板,并争取到了省上的项目资金,合作社发展初见成效,越来越多的村民也跟着入了社。如今,入社农户达到了124户,社里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200亩,并带动了周边村社农户3000余户,社外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8000亩,通过电子商务的运作,85%的中药材用于出口,合作社与12家国内外医药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带动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村上还建起了上千平方米的中药材良种繁育大棚,一是用于良种繁育,改良品种;二是用于产品展示,吸引客户。由于这里种出的中药材药物成分高、品质好,还被国家认定为“中国芍药之乡”。

田明阔认为,要提高村民收入,还得从一产带动三产的方向发展。他带领村民外出参观考察其他乡村旅游发展好的地方,村民们很快转变了观念,认识到了服务业是增收的新方向,这一构想在村民大会上得到了广泛认可,还被写进了《村规民约》。比如,“自觉支持、积极参与景区建设,房屋建设、田土栽种应服从景区总体规划,自觉配合土地调整、文明礼貌、诚信经营等。”从药材出售到发展花卉观光到出售鲜花、种苗发展鲜花经济,村民收入增加迅速。在今年举办的芍药花生态旅游节上,就实现了旅游收入988万余元。为了进一步增加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田明阔还带动村民着手成立初级加工厂,不断完善合作社的管理和运作。下一步,他还思考着引进企业,发扬中医药文化,探索中医药养生等。

>>>记者手记

自从村里的芍药产业规模壮大之后,大山里偏僻的小山村成了环境优美、配套设施越发完善的风景区,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和中草药产地,村民们喜笑颜开,忙着建房屋修水利,特色中药材种植与旅游服务业发展如火如荼。正是因为田明阔这个村支书敢破难,敢创造,能鼓舞,能带动的干劲,以及与群众心连心,动真情的作风,才让这个小山村有了如此大的转变,这也是每一位基层党员干部应该有的为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冲劲和干劲。

文/图 本报记者 李芊岑

新闻推荐

深化“法律七进” 筑牢法治基础 ——访市司法局局长陈春平

今年以来,围绕依法治市,全市开展了“法律七进”活动。作为牵头单位的市司法局在活动中立足司法行政职能,细化工作目标任务,精心安排部署,有力推进了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达到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