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迅猛
农民合作组织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文/图 本报记者 孔季虹
产业领域不断扩大 合作方式不断创新
近年来,德阳市农民合作组织的产业领域不断扩大。全市合作组织已覆盖到了农、林、牧、副、渔各领域,涵盖了生猪、小畜禽、蔬菜、水果、水产、食用菌、中药材、蚕桑、观光农业、农副产品营销、加工、信息技术服务以及土地流转等各个方面。按生产经营类别分类,全市合作组织中有生猪类184个,小家禽类275个,蔬菜类274个,水果类173个,食用菌类67个,农产品营销类、土地流转、农机植保等新型及其它生产经营服务类457个。
合作组织的作用就是引导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千变万化的市场。近年来,合作组织通过“公司+合作组织+农户”模式,促进了订单农业发展;通过“合作组织+科技大院+农户”模式,提高了农业科技发展水平;通过“支部+合作组织+农户”模式,增强了民主管理意识;通过“村两委+合作组织+农户”模式,提高了基层社会化管理水平;通过“合作组织+金融+保险+农户”模式,畅通了融资保险渠道;通过“合作组织+生产基地+农户”模式,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合作组织实施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
目前,有157个合作社与超市、批发市场、学校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关系。中江县仕兴养蜂专业合作社与外贸企业合作,年供出口蜂蜜3500余吨。罗江县略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拓展蔬菜精加工业务,已分别在北京、上海、杭州、西安等地建立略坪牌泡菜销售网点12个。
服务功能不断强化 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随着合作组织逐步发展,其服务范围从种养殖业,延伸到了储运加工和营销,服务内容覆盖到产前的市场信息与预测、产业规划、技术培训、良种推广以及农资供应,产中的技术指导、统防统治,产后的产品整理、产品包装、储运加工及产品销售。仅2012年度,德阳市合作组织就组织销售农产品97.37亿元,组织供应生产资料7.1亿元,组织各类技术培训2142次,参训人数16.4万人次。通过统一生产计划、统一生产技术、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储运销售,促进了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并逐步向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
通过抓点示范,德阳市涌现出了一批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运行规范、经营效果好、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组织。在这些合作组织中,有省部级示范合作组织(合作社) 50个,有市、县级示范合作组织(合作社)100个、评定为县级及以上龙头企业20个。绵竹市绿鑫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什地镇双瓦村支部书记邱长胜告诉记者,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6月,由518名农民成员,联合30个外地蔬菜客商,共同出资1000万元发起组建。通过土地流转,该合作社集中土地5000多亩,发展蔬菜规模化种植,年产日本钢葱2.70万余吨,销售收入达6500余万元,常年为50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土地流转农户年收益407万元,仅蔬菜产业就为该村人均增收1500多元。
德阳市合作组织努力改变生存条件和发展空间,正在从弱小迈向强大。如今,德阳市合作组织资产状况不断改善,经营能力不断提升,品牌意识不断增强,营销手段不断创新。全市合作组织申请注册商标49个,有20个合作社通过了农产品质量认证,发展优质、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已成为合作组织共同发展的方向。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发展工作,先后制定和出台了相关的支持扶持政策,设立了市级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有力地推动了德阳市合作组织建设和发展。据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全市共有各类合作组织1430个,是2002年的6倍,平均每个乡镇达到11.8个,已覆盖到92.56%的行政村。全市合作组织成员达到21.44万户,联系带动农户70余万户。2013年1—3月,全市新增合作组织157个,总数达到了1587个。
新闻推荐
“卫生下乡”健康服务走进千家万户。>>>幸福民生民生故事中江县太安镇保安村的15岁少年蒋华(化名),3年前患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总费用超过11万元。“新农合报销了8万多元,民政救助又给了1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