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他让山里孩子看世界 ——一位偏远山区支教教师的心愿和行动

德阳晚报 2011-11-09 10:58 大字

□本报记者 文帅

4年前,他还是一位习惯于城市生活的大学生;4年后的今天,他却在山区的三尺讲台上抒写着他的青春与梦想。“用我毕生的精力去做一名好老师,让山里的孩子外出看世界!”这是陈波一个山区支教教师的心愿和行动。 

三尺讲台 书写无悔青春

11月初,记者来到中江海拔最高的禾丰村小时,陈波正在给孩子们上英语课。陈波个头不高,脸上一直挂着灿烂的微笑。 

2007年,西南科技大学英语系本科毕业的陈波通过“三支一扶”来到了中江县合兴中学担任物理教师。2008年地震后,合兴中学被撤并到办学规模更大的辑庆中学,教龄3年之内的年轻教师分流到合兴乡中心小学,陈波被分到了全县海拔最高的禾丰村小。   

禾丰村小地势很高,水源稀缺。一般情况下,水是食堂大姐从两里外的井里挑回来的,不但办公室用,做饭也要用,陈波一滴都不敢浪费。没水的时候,瘦小的陈波会跑两里路去提上一桶喝。“要吃水的时候还得自己想办法走街上,或者去附近的村民家里去提点水。很多时候,洗澡对我来说是一种很奢侈的享受。”陈波说。  

陈波的寝室很简朴,只有一桌、一椅、一床,桌上书籍、笔墨放得整整齐齐,所有的家当都在里面。虽然禾丰村小的生活很艰苦,但他却爱上了这里的淳朴和善良。

“应该说我刚来中江的时候,对中江是一无所知,可是我来到中江之后,特别是来到合兴乡,合兴乡的老百姓,还有学生们的淳朴善良感染了我,我逐渐喜欢上了这个地方!”陈波说。

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最大的煎熬莫过于孤独。在这里,没有网络、没有电视和任何娱乐设施,晚上和周末陪伴陈波的只有一盏台灯和一堆教学书籍,钻研教学成了他打发寂寞最好的方式。 “我就每天晚上和周末的时候,一个人坐在这张小小的桌子前,想一想我当天的教学内容,我要怎么做才能更通俗易懂的讲解给学生,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到更多的知识。”陈波告诉记者。  

在禾丰村小,一般是两个教师包一个班。陈波教数学、英语、体育和音乐。经过调查了解和简单的测试,他发现学生的基础很差,有的连三位数的加减法都不能做。陈波给班上的孩子制订了一个计划,决定在上新课的同时对过去的学习内容进行补习,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该默默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经常在心里对自己说,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对得起自己的学生!”

耐住寂寞 让山区孩子了解外面世界

陈波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2009年12月,合兴乡小学把很多年以来唯一的到北京培训的机会给了陈波。在北京,陈波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的教育方法、理念,并牢牢地记住了一位特级教师的话——“要用毕生的精力做一个好老师”。他看见北京的孩子们那么朝气蓬勃、思维活跃,联想到自己的学生连水表、速度计都不认识。更加坚定了陈波做好一名山区教师这份职业的信心。“我很感慨,我很想尽我自己的全力去帮助山区的孩子,尽量去了解外面的世界,这只是我的一点心愿。”

回到学校后,陈波把在北京学习到的新教育方法、理念,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他的教学也从较为生疏走向了精湛。陈波在教学上的付出得到了认可与回报,学生的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私底下都亲切地称他为大哥哥。“我特别喜欢上陈老师的课,他对我们很有耐心,经常辅导我们的作业,非常关心我们。”学生袁许富说。

合兴中心小学副校长、小学校长陈利勇也给陈波很高评价。“他从支教到合兴学校来,就在这个地方坚持了下来,并且服从学校的安排,到了最偏远的一个山区小学教书。在山区小学教书的时候,原来学生基础较差,但是他接手后通过他的努力,取得了好的成绩,获得了家长社会的好评,是一个耐得住寂寞、有事业心、有信仰、有坚持的一位好教师。”

在中江县合兴乡的偏远山区里,在远离城市的喧嚣,孤寂的生活中,陈波已度过4个春秋。虽然陈波只有27岁,正值青春年华,但陈波已做好了为山区教育奉献一生的准备。“现在坚持一个信念就是,用毕生精力做一名好老师,对得起偏远山区的孩子们!”陈波已认定山区教师这个职业并不断坚定前行。

新闻推荐

一个村官的忧与喜

杨仕明经常与村民促膝谈心,大家反映的情况,他总是认真地记下来。2版文/图本报记者谢晓斌通讯员张杨何通敏11月初,已是深秋即将过去,冬季悄然来临,行走在空气清新的山里,26岁的杨仕明觉得神清气爽。不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