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个村官的忧与喜

德阳晚报 2011-11-14 23:29 大字

杨仕明经常与村民促膝谈心,大家反映的情况,他总是认真地记下来。

2版

文/图 本报记者  谢晓斌 

通讯员 张杨 何通敏

11月初,已是深秋即将过去,冬季悄然来临,行走在空气清新的山里,26岁的杨仕明觉得神清气爽。不过,在4年前,这位年轻的大学生可不是这种感受。“到基层当了几年干部,这其中的感受变化很大。”杨仕明笑着说道。

杨仕明是中江县永安镇金竹村党支部书记,和金竹村“结缘”是在2007年,那时,他刚刚到这个村任职。“当时到这里时,看到的、了解到的情况让我觉得压力很大。”杨仕明说。金竹村全村1376人,耕地面积1222亩,从地理位置上看,是永安镇海拔最高、离镇最远的山村。让杨仕明觉得忧虑的是,因为这里山高路陡,地势险要,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在2007年,金竹村人均年纯收入不到3000元。除了经济发展滞后,让人头疼的还有村民之间的关系。“这里的纠纷不少,因为家家户户都是挨着的,村民之间经常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扯筋,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一些矛盾。”杨仕明说,自己担任村支部书记之初,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协调解决村民之间的矛盾。时常到农户家里,和村民面对面谈心,把工作做到农户的院子里,从感情上贴近村民,从生活上关心村民……杨仕明马不停蹄地忙碌着,很多看似不好解决的问题随之化解。

村民的关系和谐了,发展农村经济、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的各项工作立即铺开。

和中国大部分农村一样,当时,金竹村发展的一个“拦路虎”就是路。“以前那就是坑坑路,不好走的,下雨的时候都不敢出门。”当地村民对此记忆深刻。

从2007年开始,杨仕明和村两委一班人带领群众积极修建村道。经过不懈的努力,一条全长3.7公里贯穿全村的水泥修建完工。路修好了,还要让村民尽快、尽早富起来。经过调查研究,杨仕明和村两委形成共识——首选发展生猪养殖。

“国哥,这段时间的行情还要得嘛?”

“今年行情好,猪的价格高又好卖,现在我的养猪场里只有10来头猪了。”

见到村里的养殖户詹国仁时,杨仕明关心起他的养猪场存栏情况来。“前段时间,这家养猪场里都还有五六十头猪。”杨仕明说道。

不过,一说起养猪这档子事,当地村民感受最深的还不是猪,而是路。“原来到镇上要半个多小时,现在只要十几分钟就拢街了。”“现在主要就是路修好了嘛,拉粮食、赶场呀、卖猪呀都方便了。原来弄不出去,路烂,人家都不来买,现在路修好了,人家直接来买起就拉走了。”听着村民们的七嘴八舌,杨仕明觉得很是开心,在这位年轻人的心里有本账:截至2011年9月底,金竹村生猪年出栏达1000多头,实现产值120多万元。

让人高兴的还不止生猪养殖产业,由于发展新兴林果业,保护生态环境,引进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农业机械,减少农业投入,提高生产效率,近几年来,金竹村人均纯收入每年净增800多元。如今金竹村的年人均纯收入已经从2007年的不到3000元变为可达6000元。

“金竹村变了,但还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群众的生活还要继续改善,作为一名村官,还要继续为大家服好务。”杨仕明觉得肩上的担子还是沉甸甸的。

新闻推荐

老有所养不是梦 中江全面推开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

本报讯(记者陈昆实习生周珂宇)老有所养,一个中国人延续了几千年的梦想在中江变成现实。11月18日,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中江,正式在全县45个乡镇全面推开试点工作。凡具有中江...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