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黄土地上的“聚变”——德阳市创新机制开展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大发展

德阳晚报 2011-05-05 23:32 大字

土地集中连片,农民耕作再不用东奔西走。□本报记者 孔季虹

近日,市农业局确定了2011年各县(市、区)农业发展考核指标,其中包括在全市23个乡镇开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小集中”,全市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达到20个,新建立30个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等。由此,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成为全年的农业工作重点。

到2010年底全市土地规模经营全面铺开,已流转土地24万亩。以土地“小集中”、土地股份合作和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重点的机制创新,“集中”土地,究竟在农业上发挥出什么样的作用?规模经营又带来怎样的不同效益?近日,记者先后来到中江县、广汉市、绵竹市等地,了解普通农民的真实感受。

土地集中了,耕种方便了

〔背景〕:

中江县是德阳市的传统农业丘陵大县,过去,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尤其是农民的耕地十分零星分散,户平10多块地,最多的一户有68块分散的田地,机械化耕种、收割程度很低,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自2009年开始,德阳市提出了以机制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工作思路,确立了要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必须从农户抓起的理念,在全市六个县(市、区)开展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小集中”,组建起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建立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直击〕:

记者来到中江县南山镇槐树店村12社时,村民吴世雄正从地里耕作完回来。说起土地“小集中”带来的好处,吴世雄很高兴:“这土地一集中确实好哟!如今我们耕种起来方便多了,而且采用机械化作业,省时省力又省钱。”不过,回忆起土地“小集中”以前的情况,吴世雄摇摇头说:“以前我家有9块土地,分散在远近不同的地方,最小的田块只有八九厘那么大,耕种、施肥都很麻烦,更不要说实行机械化作业了,因为耕种机根本就开不进地里。”

这前后对比的巨大变化,吴世雄用数字做了比较。“过去土地分散,耕种和收获只能人工操作,就拿这打谷子来说,一亩地的人工就要五六百元,还不容易请到人,而实行机收每亩只要130元。现在人工费用成本高,每年农耕时节,除了每人每天100多元工钱,还要包吃,并且至少花上一整天时间才能耕种完,而机耕每亩才80元钱,还不用包吃,1个小时就耕种完了,又快又好。”

如今,吴世雄的土地经过“小集中”后,由9块组合成了2块,他将其中一块流转出去,每年有1000多元的收益,另一块自己耕种,打算再过1个月左右就开始种水稻,并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简单、轻松,安逸得很呢!”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创争潮涌党旗红 ——全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写实

□本报记者文帅这是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创科学发展之先的生动实践!这是结合服务群众,争为民服务之优的动人画卷!创先争优促跨越,风劲潮涌党旗红!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市委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紧...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