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农民工走四方
劳务供需市场的变化,已经体现在企业招聘的方式上。 长期外出务工的吴克珍现在只想留在本地工作。 蹬三轮只是赵明的权宜之计。中江全县1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8万人,农村劳动力85万,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江的劳务大军走遍了全国各地,“中江农民工”已成为响当当的品牌。
文/图 本报记者 孔季虹
农民务工出现三大新趋势
正月初二,立春。中江县的南、北汽车站和火车票代售网点人气十足,在这个充满寓意的一天,外出务工的中江群众又踏上了征程。“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中江县的劳务输出呈现出三大新的发展势头。”中江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继华说,首先,农民工外出务工时间提前。往年是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才出门找工作,今年从正初二开始,中江就迎来了农民工外出的高峰。其次是就地转移和向外输出连年同步增长。中江县农村剩余劳动力除向本地第二、三产业转移外,外出务工也由以往的东南珠三角地区向长三角和内陆城市转移。省内主要以成都、德阳、绵阳为主。省外以广东、福建、浙江、上海、北京、新疆等为主。此外,随着中江县工业企业的迅速崛起、沿海内地收入差距缩小,就近就地就业已成为新趋势。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已有14670余人到中江本地的宏发电声、涌德电子等重点企业务工。
据统计, 春节后1个月时间里,从全国各地赶回家乡过年的中江农民工,目前约有35万余人再次开始务工之行。
从“只出不入”到“出入并存”
“过去,都是中江农村群众外出务工,现在,越来越多的中江人开始在本地务工,还有很多外地人到中江来务工。中江农民工已经从过去的只出不入发展到现在的出入并存。”中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李方柏介绍说, 从2009年开始,随着灾后重建项目铺开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中江县的劳动力输入逐渐明显,到去年,外地来中江务工人员达到5万多人。
同时,中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结构不断优化,务工者年龄在18—45岁者居多,2010年在这个年龄段的转移劳动力人数为38万,比2005年增加14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2010年达到38.3万,比2005年净增3.2万。男女比例为1.57:1,女性比例比2005年上升了0.26个百分点。
此外,中江农民工就业行业比较集中,大部分农民工在私营企业务工,主要分布于建筑、电子、缝纫、玩具、机械制造、制药、餐饮服务行业,占当地所有务工者的80%以上。
赵明:走出去,力寻商机
2月6日,正月初四,中江县富新镇的赵明在家里只待了5天,就再一次外出务工。赵明今年32岁,曾在广州、浙江等地打工,从事过建筑施工、餐饮服务等多个职业。2月25日,记者见到赵明时,他在德阳市区拉人力三轮车。“春节前,外出买年货的人很多,我的生意很不错,春节后我就赶紧又回来,今天已经挣了50多元钱。”
“不想留在中江谋业,但也不想去离家太远的城市,最终就选择了德阳。”赵明笑着说:“家里有事的时候,可以很快就赶回去。” 这一次离家,赵明还带上了家里腌制的香肠和腊肉,“在外面务工很辛苦,还是要吃好点。”
为什么选择拉人力三轮?赵明说,这个职业虽然挣钱不多,但比较自由。不过,由于竞争日渐激烈,三轮车的生意还是不如前两年了。“现在一个月也就一两千元。但因为蹬三轮车要到处跑,就可以了解很多情况,掌握很多信息。我是要通过蹬三轮车,去发现一些商机,将来做个小生意,自己当老板。” 赵明说。
吴克珍:留下来,一举两得
今年35岁的吴克珍春节过完后并不着急,直到2月22日,这位中江永太镇人才来到中江县经开区的宏发电声有限公司报名应聘。
23日,记者见到吴克珍时,她正在参加公司组织的业务培训。“我原来在广州东莞一家工厂从事电脑绣花,已经干了10年的时间。今年,我就留在本地找工作。”
问及选择留在本地就业的原因,吴克珍说,自己有两个孩子,大女儿14岁,小儿子8岁,由于自己长年在外打工,两个孩子都由公婆抚养。“我这个做母亲的没有尽到义务,这些年在外打工,我心里充满愧疚。过节我回家时,孩子们和我很生疏,让我很难过。” 吴克珍回忆说,“为了照顾孩子,2008年,丈夫已经从深圳回到家乡,在中江跑运输,家里的老人都希望我也回来,我很想能天天看到自己的孩子,加上现在家乡发展得这么快,有很多就业机会,所以今年不再外出了。”
每年春节回家,吴克珍都会发现家乡的变化。“在广州打工每月挣两三千元,和本地务工的收入差不多,在本地务工,既可以挣钱,又可以照顾家庭,是一举两得。”
新闻推荐
公路修到村民家门口。承诺——新改建农村公路300公里,其中通乡油路(水泥路)50公里、通村公路250公里;国省干线公路路面使用性能指数达到85。践诺——2010年,德阳市交通系统在省交通运输厅和市委、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