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首次环境监测应急演练 事先不打招呼让监测数据“说话”
本报讯(记者 袁婧)“2016年5月31日晨,我市辖区一企业发生污染事故,要求各站立即启动应急监测,特征污染物为六价铬……”5月31日早上8点过,绵竹市环境监测站站长李进其刚出家门,就收到德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短信。李进其旋即电话联系监测站其他工作人员,在市监测站汇合完毕,立刻赶往位于什邡的污染事发地——彼时他已经意识到,德阳市环保局此前宣布将“不定期”启动的该市首次环境监测应急演练开始了。
赶到事发地后,李进其发现,什邡市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已在开展水质监测的准备工作。他迅速组织监测站的工作人员,沿着受污染河段进行现场勘察,随即根据预案制定了应急方案。“监测项目包括水流量、PH值以及污染物的浓度。”李进其说,监测点位包括对照断面、控制断面、消解断面以及化工厂排污口,“监测站的数据支撑,能够为后方指挥部的应急措施提供参考意见和决策建议。”
绵竹市环境监测站监测员李锐一边操作流速仪,一边调度其他同事的工作,“流速仪可以测出水流速度和水流量,通过数据计算能够判断出污染物的污染范围和影响大小。”测出水流量后,李锐又和同事们对点位水质进行采样、PH测定、浓度分析,“我们的应急监测是动态的,根据方案,每小时要取样分析一次,待污染源切断后每2个小时取样分析一次。”
在各县(市、区)环境监测站开展监测的同时,几名评委正在一旁观看和打分。“我们考核的不仅是采样、监测是否规范,而且也包括最后监测数据是否准确。”评委之一王春艳说,应急反应越快越好,同样让监测数据来“说话”。
“环境监测是开展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德阳市环保局副局长刘文表示,一次污染事件发生后,环境监测站将以环境应急监测快报的形式向公众公布监测数据,这个监测将持续到受污染河流水质达标后,可能是几天、几周,甚至是几个月。因此,希望此次演练能达到环境监测队伍“练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