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省时省工又环保,为何试点3天被“抛弃”?

四川日报 2015-11-30 01:25 大字

什邡木耳种植首试天然气灭菌

□本报记者 朱雪黎

什邡市湔氐镇,是国家级黄背木耳生产基地。30多年来,木耳种植第一道工序“蒸包”,当地种植户一直采用燃煤高温杀菌。今年,在当地食用菌协会的推广下,该镇6家种植户参与试点,在全国率先尝试使用天然气替换燃煤,期望借此破解燃煤污染大、效率低、不方便等难题。

11月26日,在湔氐镇桐林村3组刘天洪家,记者见识了“蒸包”。一口蒸汽腾腾的大锅炉上,一个白色大包被“蒸”得滚圆。“包裹内蒸的是小装袋的菌包。”村民告诉记者,锅炉以前一直烧煤,天然气是最近才用上的。

“之前烧煤灭菌,污染大。每蒸一锅要21个小时,需要两个人轮流加煤,火候还不能得到准确控制。”刘天洪告诉记者,改用天然气后,明显干净了很多,还能精准调节控制温度,减少了人工和时间成本。

湔氐镇食用菌协会会长张文平告诉记者,当地木耳种植户“蒸包”每年使用的煤炭在3万吨左右,产生二氧化碳约8万吨,二氧化硫约160吨,氮氧化物约80吨,污染不容小觑。为改善这一情况,去年,他们开始尝试与天然气、锅炉厂合作,设计、制造、试验天然气灭菌,并选取了6家种植户试点。

然而,有的试点村民却在试用了3天后,默默关掉了天然气,重新启用燃煤。

“好用是好用,就是太贵。”桐林村2组村民曾召旭也注意到用天然气灭菌的好处,但今年她家种植了8万袋食用菌,“蒸包”用上天然气后,每天21个小时用气150立方米,目前每立方米气价为3元多,成本近500元。而同样时间的烧煤成本仅200元左右。

在张文平看来,天然气灭菌推广前景可观,目前需要突破的关键是降低成本。

“我们正在进行技术改良。”张文平告诉记者,改良技术后,“蒸包”一灶只需80立方米左右的天然气,成本可控制在每袋0.14元,将比烧煤更便宜。

但使用天然气灭菌,农户还需要投入2万多元的改造设备。为此,张文平呼吁当地将“天然气灭菌”纳入农机补贴。另外,目前种植户用的天然气并非民用价格,每方价格在3.05元。能否对种植户实行民用气价?“如果天然气的价格下调到2元多,每袋菌包的成本将控制在0.09元,天然气灭菌能在当地广泛推广。”

新闻推荐

德阳10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什邡有了首所高职院校

本报讯(记者袁婧)5月18日,在位于什邡市金沙江路的四川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工地上,德阳“项目年”第二季度10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建成后的四川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将成为什邡市首所高职院...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