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打捞民间记忆让城市文化更亲民
□本报记者 朱雪黎
11月22日,“记忆什邡”市民票选全面结束。近4个月里,什邡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多平台向市民发出邀请,十大民俗、十大遗迹、十大特产、十大美景等“最什邡”的记忆元素将在市民指尖产生。
票选活动,只是“记忆什邡”的一个片段。“什邡从秦置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什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殷萍告诉记者,去年5月起,该市全域启动“记忆什邡”系列文化活动,在一年半时间里,通过寻访、征集、品鉴等形式,打捞散落在民间的各类什邡记忆元素。
民俗、遗迹、特产、故事、文物、美景……什邡也希望,从整理搜集的六大类百余项记忆元素中,找准城市主题文化方向,让城市记忆真正融入市民生活。
“地毯式”寻访半年搜集百余个“亮点”
什邡记忆“亮点”到底在哪里?活动一开始,什邡各部门工作人员、专家、记者、志愿者等组成“什邡记忆寻访工作组”,从乡镇街道到村社区逐一走访搜集。
当地记者张文韬参加过多次寻访,第一站红白镇,让他记忆深刻。“以往只隐约听说红白镇得名与太阳崇拜有关,探访后才知道它的珍贵。”从当地知名文化专家郭辉图那里,张文韬得知,红白从远古一直持续到1957年前后的太阳祭祀大典,是延续古蜀太阳崇拜文明、并以民俗文化形式延续至今的活化石和唯一民间遗存。
志愿者钟勇在参加探访活动后感慨:“如果不是刻意寻访,即使长年生活在这座城市,依然会有很多闻所未闻。”
从去年5月起,工作组在半年时间里,寻访搜集了百余项被遗忘的什邡记忆。
寻访过后,如何才能从浩瀚的记忆库中筛选出“最什邡”的文化元素?
“记忆什邡”主办方什邡市委宣传部细分搜集内容,划定民俗、遗迹、特产、故事、文物、景点六大类,分别组织专家、市民举行了六场品鉴会,现场推荐自己心目中的前十名;同时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发起网络票选,开辟“我记忆中的什邡”等专栏,发起征文比赛,扩大品鉴辐射面。
线下热闹,线上也不曾寂寞。“什邡米粉是一条条线,一头连在什邡市井,一头连在什邡儿女心里。”为了表达自己对什邡米粉的拥护,远在他乡的什邡人李鼎安洋洋洒洒写了一篇近两千字的散文,讲述了什邡米粉与自己成长的故事。这篇文章一经微信发布后,24小时内就收获了近万什邡人的点赞和转载。
如何呈现效果佳?“最什邡”期待高手献计
活动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对什邡城市历史记忆与集体记忆的梳理,发掘出最有价值、最有特色、最有持久性的记忆,给这座城市赋予更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人了解什邡这座城市的历史。
寻访、票选来的文化元素应该如何呈现?这也成为“记忆什邡”急需攻破的难题。“呈现难,难在如何更‘走心\’。”殷萍表示,今年是什邡撤县建市20周年,“记忆什邡”也是什邡建市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内容覆盖面最广的一次城市公共文化活动。
按照活动计划,明年什邡将以雕塑、图片、影像等形式,点面结合、全景展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什邡记忆”。雕塑、文化墙等将融入城市景观;书籍、画册、明信片则用于固态传播。在保持历史原貌的基础上,还将兴建一些什邡记忆地标建筑,为市民游客提供一批接触、感受“什邡记忆”的景点。
不仅如此,什邡仍在思考,是否还有更好的呈现方式,可以进一步为人们加强“什邡记忆”?更“亲民”的新路径成为期待。
在寻访、品鉴过程中,什邡也尝试广泛运用微博、微信等平台推广宣传。“但这还不够。”在殷萍看来,与传统中正襟危坐、高冷的城市文化建设观念不同,现在人们更喜欢简洁明了、可以互动交流的风格。目前什邡也期待有更多高手愿意为“记忆什邡”的呈现献智献策。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朱雪黎)4月5日,记者从什邡市环保局获悉,当地三家非法生产企业因涉嫌恶意排污,相关企业负责人日前已被当地公安机关实施行政拘留。这是什邡市首批因环境违法行为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的案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