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城信使的奉献人生
正在进行每日例行检查日志。
编者按:
近年来,德阳市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群众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主战场,发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勇于开拓、艰苦创业的精神,为德阳市的改革、开放、发展、稳定作出了贡献。劳动是值得尊重的,劳动者是值得赞美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从今日起,本报推出栏目《我们身边的劳模》,向这些先进模范致敬。
投递员是一个被公认为最光荣又是最苦最累的岗位。宋廷均,从一个普通的投递员干到投递组组长,多年来,他带领的投递小组担负着什邡城区15平方公里、10余万城镇居民的邮政投递任务。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用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处理疑难信函1000多件,复活“死信”300余封,用自己的真情奉献为什邡市民搭建了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
从投递员到投递组长
见到宋廷均时,他正在进行一天的晨间投递工作日志检查。“这是投递员的邮戳打印簿,每天他们出门之前,必须检查清楚自己接手的投递任务,然后盖章。”除了检查工作日志外,他还要检查投递员个人生产场地的卫生整洁。
在检查完这一系列工作后,宋廷均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打开电脑,进入内部系统,开始检查报刊杂志增订情况等,以便及时通知投递员投递变化。“每周一我们还要召开例会,总结上周工作,针对投递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大家一起想办法,帮助解决。”这就是一个投递组长一天的工作。
1999年,宋廷均进入什邡邮政局,成为一名普通的投递员。自担当投递员以来,他每天坚持提前30分钟到岗,做好上班前的准备工作,对用户提出的意见进行逐一整改,并将整改的结果及时反馈给用户,然后再抽出10分钟学习各项投递知识,以便能熟练地解答出用户咨询的各种用邮情况。多年来,他以超出常人几倍的时间和精力刻苦学习投递业务技术。“不论是路远的,还是疑难的,或者是用户投诉的,都自告奋勇抢在前面接受任务。”在同事眼中,宋廷均就是这么一个爱岗敬业的人,“酷暑难当的大热天,汗水沾湿了衣襟,口渴难忍,头晕打转他也一声不吭;一天干上九个多小时,从不叫累,浑身就像有使不完的劲一样。”在班组里,他处处为人着想,从无怨言,受到了同事们的尊重与敬爱;在工作中,他遵守交通规则,保证车辆安全,爱护公物,勤俭节约,受到领导的赞赏和信任。很快地,宋廷均从一名邮政投递门外汉成长为一位业务精通、熟悉情况的业务骨干,2000年,他担当起整个城市投递组的班组管理工作。
“三多”投递法复活死信300余封
“家书抵万金”是宋廷均最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群众的一封信,就是他们的一颗心。我们要为人民群众当好传情达意的‘鸿雁\’。”正是这样一个信念,让他有着超乎常人的毅力,不放弃任何一封信件,一定要把信件送到收信人手中。
投递工作看起来简单,但要把每一份信报准确无误地送到收信人手中,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近年来,什邡城区到处都在搞开发建设,市区很多地名都作了改动,很多楼房没有编门牌号,或者编得不规范,这都给投递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信件不能送出去,怎么办?为了熟悉投递路线,及时把信件和报刊送到用户手中,宋廷均每天投递时身上都带着笔记本,对不容易记的街道、楼房做上记号,然后利用休息时间再走上几遍,直到熟记为止。同时,他还利用休息时间走访居委会、派出所,了解用户分布和街道名址情况,对投递路段的用户和经常有信的流动人员的姓名、住址进行逐一登记,时间一长,他一看收件人的姓名,就能说出收件人住在哪里,俨然成了“什邡活地图”。
投递工作最怕和最头疼的就是遇到“死信”。按照规定,收信人地址不详或找不到人的信件是可以批退的,但我不想放弃每一封信。因为每一封信对收信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要是因为没有收到信,引起误会或者错过一个机会,这对收信人来说是很遗憾的。“把信送到收件人的手中,决不能有一封信在自己手里成为‘死信\’。”宋廷均自创了一套“死信”复活“三多法”——“多想、多问、多看”。通过走街串巷,反复打听,或到居委会、工商、税务等部门的信息库查找等方法,很多“死信”在他手里奇迹般地复活了。多年来,他共复活“死信”300余封,处理疑难信函1000多件。成为组长后,宋廷均更是无私地把自己原来的投递经验传授给下属,努力使自己所带的班组走在行业前列,更好地为市民服好务。 文/图 本报记者 邱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许江韵)今年以来,什邡市将各乡镇后进村的整顿转化工作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后进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经济基础薄弱等问题,强化整改措施,分步落实推进,切实抓好转化升级。根据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