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当选的“移民”村支书

德阳日报 2013-12-24 02:10 大字

本报记者 许江韵

这个月初,什邡市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在各村陆续进行,皂角街道太安村新支书张德庆的当选,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一个7年前从汉源迁往当地的“移民”、一个从未涉足村务管理的女人赢得大家的信任,“战胜”了拥有20多年农村工作经验的老支书,她,凭的是什么?

在异地他乡立足

虽然已经走马上任半个多月,张德庆的心情依然忐忑,“就像回到了2006年那会,什么都重头来,只能勇往直前。”

张德庆口中的2006年,是她带着一家老小从汉源搬到什邡太安村的日子。父母年过八旬,女儿刚满4岁,丈夫又远在青海打工,一家的担子全落在了张德庆的身上。“自己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文化水平低,更没有一技之长,在这异地他乡,将如何生存?”把家里的一切安顿好后,拿着手中仅剩的360元钱,张德庆犯了难。

第二天,张德庆四处奔走寻找工作,终于成功应聘为一家方便面企业的销售员。尽管对销售工作一无所知,但张德庆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必须在这个陌生的城市立足,一定要让家人过上当地人一样的生活。”每天骑车拜访50家客户,一个月下来,张德庆跑遍了什邡城区的每一个角落及周边13个乡镇,凭着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她的业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2011年底,她的月收入从最初的300元涨到了6000多元。如今还自己当老板,做起了片区总代理,并不断扩大公司规模,健全销售渠道,帮助身边的“移民”朋友和当地群众解决了就业问题。

女强人赢得拥护

通过勤奋努力,张德庆一家生活越来越好,房屋修葺完善后,还攒钱买了一辆小汽车,这样的变化让当地村民也大为吃惊。“很多村民向我们反映张德庆性格开朗,做事干练,又有经济头脑,希望推荐她竞选村支书。”在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的筹备阶段,皂角街道在入户征集民意时,村民们对张德庆大加赞赏。

而在工作之余,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德庆也积极参与村里的集体活动,与大家打成一片。不知不觉中,张德庆成为了村里文艺活动的组织者和带头人,并多次赢得荣誉。

12月初,张德庆正式成为候选人之一站在了太安村党支部换届选举的演讲台上。当最终结果揭晓时,张德庆瞬间感到压力袭面而来。“这几年,张德庆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我相信她。”“张德庆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思维,希望她给太安村带来新面貌。”虽说是初生牛犊,但村里的党员群众对张德庆信心满满,也寄予许多期待。

“虽然没有实践经验,不过我也不怕!”张德庆眼神笃定,“我始终相信心态决定未来,细节决定成败,只要我勤奋踏实,以饱满的精神和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在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下,一定能够干好!”

新支书有新作为

位于城郊的太安村是个传统的农业村,发展相对滞后,这个敢闯敢拼又脚踏实地的新支书会有哪些创新之举,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张德庆盘算着,要结合本村实际,从土地上做文章,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引进有资金有技术的业主开展规模种植,并积极协调联合收购厂商,解决种植户的销售问题,让村民有稳定的收益。“现在村里许多农户都自己养了不少鸡鸭,但各自拿到市场去卖,价格低又不易形成规模,可以考虑成立农副产品销售公司,规模化品牌化,通过多种方式,让老百姓增收。”张德庆说。

还有,采取村企共建的形式支持企业发展,让企业与农村集体经济互利共赢;引进家庭作坊手工企业,使村民就地务工;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便村民出行;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就业技能,培养打工带头人;做好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解除外出打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加强村集体资产的管理,村集体资产建台账,资产处置公开;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增强党员带头致富能力……张德庆思索得很细,也颇具针对性和操作性。

“老百姓信任我,我就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为全村群众做些实实在在的事。”她坚定地说。

新闻推荐

雨水节 什邡竹溪公园拉“保保”火爆

(张文韬记者曾征)2月19日是雨水节,雨水节拉“保保”是什邡的传统习俗。当天上午,什邡传统民俗活动“拉保保”照例在什邡竹溪公园举行,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周边游客前来。一时间,找“保保”的、拉“保保”...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