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担当叫责无旁贷
孩子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唐学仁供图
天灾无情人有情。灾后重建,有的人舍小家顾大家,用行动诠释担当;有的人藏起伤痛,用爱和微笑培育新一代……
许伟
用行动践行担当与责任
西部商报讯 首席记者金奉乾 2008年,许伟用责任呵护灾区“孤岛”中的唯一“救命信息通道”,灾后带领大家建起了崭新的新校园。如今,身为陇南文县中庙初级中学校长的许伟,渴望实现人生价值,服务更多的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震撕裂了大地,毁坏了家园……汶川地震发生后,陇南文县范坝初级中学校长许伟冒着生命危险抢出了学校的一部固定电话。震后第二天,与外界联系的唯一希望寄托在了这部电话上,接好线后,电话通了。这部电话成为震后整个范坝乡唯一能接通的电话,这条“救命信息通道”成为通往外界的唯一信息通道。
许伟告诉记者,在灾后重建的那段时间里,为了建好学校,他忙完学校的教学工作就赶往工地,仔细查看每一个修建细节,规划学校布局,处理修建中的问题。“在各界人士的关心下,崭新的范坝初中呈现在师生面前。崭新的校园,明亮的教室,宽阔的操场……美丽的新范坝初中建起来了。”许伟说。
2011年,文县第一所完全封闭式学校落成,许伟狠抓学校教学质量,2013年、2014年中考合格率全县第四,总分平均分全县第二,九门单科成绩六科全县前五,范坝初级中学成了文县的名校。
2014年9月,许伟被任命为文县中庙初级中学的党支部书记、校长。到任一个月组建了学校餐厅,解决了师生生活困难,又通过陇南市红十字会争取资金四十余万元,改建了“多功能厅”,新建了“教学研究室”,积攒资金新改建了三个教师办公室,进行了校园美化绿化。这一切得到了老师的认可。2017年中考中庙初中创造了全市46名,全县第3名的历史性好成绩,一名学生成为文县的中考状元。
如今,许伟依然认真努力的工作,践行着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2018年5月8日,谈及未来,许伟说,他渴望实现人生价值,服务更多的人……
王亮 用爱和微笑培育新一代
西部商报讯 首席记者唐学仁 说起10年前“5·12”大地震,王亮沉默了很久。他努力回想着那一刻,在他的意识里,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很多东西都随着时光渐渐淡忘。然而有些伤痛和记忆却已融进了血液,时刻和心一起跳动。2008年5月12日,那是一个让人心惊胆战,终生难忘的日子……
“那是我到任校长的第一天,记忆特别深刻。”在2008年参加陇南市武都区中小学校长竞聘,5月12日上午,王亮高兴地到陇南市武都区甘泉镇樊坝小学任校长。
记得当天天气晴朗,甘泉的初夏天气还不是很热,由于当时学校教师极度紧缺,我刚到任立即接手了教学任务,14时28分,下午第一节上课中,我正在教室里上课,突然间,地动山摇,我懵了,孩子们更懵了。瞬间,我第一反应——地震了,赶快撤离学生,我迅速组织学生有序跑出教室,集合在操场中间。这时,整个校园处于一片嘈杂和混乱,当时学校教学楼墙体开始掉水泥块,有几个小年级的学生吓得不敢动,站在即将倒塌的教学楼跟前大哭。“我当时根本不知道害怕,跑过去连背带抱,把三个小孩子刚带到操场,教学楼就塌了半边,那时候所有人都吓出来一身冷汗。”王亮说,值得庆幸的是,由于撤离及时,他所在学校130多名学生无一人受伤。
王亮说,地震10年了,这10年里,一边是废墟,一边是新生。10年了,他从28岁的小青年成长为38岁的大叔。10年了,他从未离开过樊坝小学。10年了,一边是成长,一边是牵挂。现在看到整洁、漂亮的教学楼,校园里欢乐的孩子们,满心尽是欢喜。对孩子来说,快乐其实很简单,他们愿用阳光正能量传递给他人快乐,自己也会收获更多的快乐和幸福。对于孩子的父母,那些经历过5·12地震的村民来说,我们深知,在这十年,他们藏起所有伤痛,用爱和微笑养育新的一代。
杜海安
用军人本色书写无悔青春
西部商报讯 记者魏晓倩 5月8日,天气有点阴,兰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二中队的战士杜海安身着军装从哨位上下来。标准的军礼,挺拔的身姿,这个22岁的小伙子正在这扇红门中书写着他的热血青春。如今,他是一名救人于危难的消防员。
2008年5月12日,一场灾难猝不及防降临。那一年,家住陇南文县口头坝乡的杜海安只有12岁。他还清晰地记得,当时他正在读六年级,马上就要上课了,突然间地动山摇,一时间,各种哭喊声和轰隆声不绝于耳。
在杜海安的记忆里,混乱、悲伤、恐惧等各种复杂的气氛那段时间一直充斥在自己的脑海中。那一段时间里,大家相互扶持,一批又一批的救援力量抵达或路过,上初中的姐姐去当志愿者了,12岁的杜海安每天站在高处,数着路边一辆辆飞驰而过的救援车辆,他看到了武警战士在垮塌的房子里搜寻被困者,他看到写有“消防”字样的车辆停在路边,把那个奄奄一息的邻居大叔抬上了车,他看到那些人民子弟兵几天几夜不休息,只为打通救援道路。那个时候,那身军装给了他所有的安全感,让他不再害怕。
杜海安在家乡读完高中以后,来兰州上大学,然而他的心里,却总觉得少点什么。直到有一天,他再次听到消防车鸣笛而过,再次看到那一身熟悉的军装。大学一年级的杜海安最终选择了携笔从戎,如愿以偿成为了他记忆中英雄们的模样。从两年前走进消防部队到现在,车祸中变形的驾驶室里、火场中滚滚的浓烟中,他和战友们救出过许多条鲜活的生命,火灾扑救、抢险救援成了他时刻准备着的任务,每当拼尽全力救人于危难时,他总会想起十年前那个自己,想起在那样一场灾难中,给予过当地受灾群众很多援手的人民子弟兵,这个时候,他就会对着镜子敬一个标准的军礼,给自己,也给他们。
安相君
努力做到最好 只为不辜负百姓
西部商报讯 记者魏晓倩 对于甘肃省公安消防总队作战指挥中心的工程师安相君而言,10年前在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度过的那两个月时间,成了他至今为止军旅生涯中十分难忘的一段经历。
地震发生二十天后,时任兰州市公安消防支队警务科参谋的安相君作为灾后重建力量到达汉旺镇。在整个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和战友们的心情也如这汉旺的黑夜一样沉寂,看到那些失去家人的孩子,他们什么都不敢问,什么都不敢说,生怕一不小心就触及那些好不容易才忘怀的伤痛。
灾难过去后,生活还要继续,包括安相君在内的众多救援人员,在倒塌的废墟上建立起了一座曙光小学,让周围所有的孩子继续读书,从那以后,朗朗的读书声打破了整个镇子上的沉寂。安相君定期都会去曙光小学给孩子们上课,为他们讲解消防知识。两个月后,安相君所在的队伍从汉旺镇撤离……
2018年5月11日上午,西部商报记者在位于榆中县境内的兰州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内见到安相君时,他正在准备参加一场地震救援实战拉动演练。
回忆这10年,安相君说,在参与过那场地震救援后,他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10年来,安相君和他的战友们又参与了无数次救援,在每一次救援中,他都努力做到最好,只为不辜负每一名普通老百姓对这身军装的所有期望。
新闻推荐
迎接服务对象。文/图本报记者王三春一个特别的时间节点——10年了。越是临近纪念日,来汉旺遗址公园的人越是比寻常多了好几成,每天大约都保持在八九百人、上千人的量吧,以至于本来是前台工作人员的...
绵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竹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