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乡村 玄郎 文明新风孕出画里乡村
玄郎村美景?
玄郎村位于龙门山脚下,一排排白墙青瓦的小楼随地势缓缓铺开,村里村外青山绿树,房前屋后鸟语花香。
移步换景,景中有情。横跨道路的迎宾牌坊、村口的几座民居外墙,以及道路两旁的装饰牌上,画上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讲三爱两进步”为内容的公益年画。另有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上面书写“山上有银行,山下美家园,生活比蜜甜”,向世人宣告着这个小村幸福生活的愿景和路径。
平原上的小山村
原来的玄郎村地处绵竹市西北龙门山脉上,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所有的农房和基础设施几乎损毁殆尽。经过筹划,这个村整体搬迁至遵道镇棚花村进行跨镇异地重建。2010年春节前夕,352户千余人搬进了新居,开始了新的生活。
从大山深处搬到沿山平原地带,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改变。玄郎村有了漂亮的民居,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房前屋后道路绿化,加上实施垃圾集中收集等公共治理,环境整洁有序。说起村上的变化,刘晓蓉感受颇深,她告诉记者,以前在山上时,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总是弄得一身灰,想要到镇上赶个集还得花上一整天的时间。现在,公交车开到村口,半小时左右就可以到绵竹城里。村子里干净美丽,尤其每年春天,油菜花、桃花和梨花竞相开放,与翠绿的麦田、白墙青瓦的村居相互映衬。人与景,共同构成了一幅田园风光图。
物质精神双丰收
重建之后的小村,并不是把它作为一个普通的安置点来规划、设计和建设,而是作为新农村的“样本”来打造。在充分尊重民愿的基础上,绵竹对玄郎村农居的墙体进行改造,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为公益年画,描在民居墙体上。今年,绵竹年画艺人又以“三讲三爱两进步”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主题公益年画,并率先在玄郎村上墙。
“三讲三爱两进步”即讲科学、讲法律、讲文明,爱党、爱国、爱家,发展进步、文明进步,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德阳路径”。以此为题材的年画,带着满满的正能量。比如这一幅《爱国》:妈妈举着一幅刚刚完成的“热爱祖国”剪纸作品,对着孩子在讲述什么。头戴虎头帽的孩子捧着胖脸蛋,听得聚精会神。《讲文明》《讲科学》等其它几幅作品也是如此,运用“接地气”的年画元素表达,既喜庆又发人深省,成为了村民家门口的“活课堂”。
在新村建设中,玄郎村逐步完善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建了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信息资源共享室等文化场所,并利用这些平台开展文艺表演、电影放映、趣味体育等活动,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出健康淳朴、文明和谐的民风乡气。
特色鲜明的小村,带来的不仅是感官上的美好,还带来了产业上的“大转身”,成就了乡村游。每逢周末,都会有很多游客前来踏青赏花、品农家土菜。70多岁的陈吉熏本是城里人,2014年,她被玄郎村独有的乡村风貌所吸引,开始在那里长期定居。她说,如今的玄郎村,乡风文明、邻里和谐、村容整洁,文明新风已渗透到村里的每个角落。
文/本报记者 王三春 通讯员 周韵 图/王平
玄郎村美景?
玄郎村位于龙门山脚下,一排排白墙青瓦的小楼随地势缓缓铺开,村里村外青山绿树,房前屋后鸟语花香。
移步换景,景中有情。横跨道路的迎宾牌坊、村口的几座民居外墙,以及道路两旁的装饰牌上,画上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讲三爱两进步”为内容的公益年画。另有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上面书写“山上有银行,山下美家园,生活比蜜甜”,向世人宣告着这个小村幸福生活的愿景和路径。
平原上的小山村
原来的玄郎村地处绵竹市西北龙门山脉上,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所有的农房和基础设施几乎损毁殆尽。经过筹划,这个村整体搬迁至遵道镇棚花村进行跨镇异地重建。2010年春节前夕,352户千余人搬进了新居,开始了新的生活。
从大山深处搬到沿山平原地带,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改变。玄郎村有了漂亮的民居,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房前屋后道路绿化,加上实施垃圾集中收集等公共治理,环境整洁有序。说起村上的变化,刘晓蓉感受颇深,她告诉记者,以前在山上时,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总是弄得一身灰,想要到镇上赶个集还得花上一整天的时间。现在,公交车开到村口,半小时左右就可以到绵竹城里。村子里干净美丽,尤其每年春天,油菜花、桃花和梨花竞相开放,与翠绿的麦田、白墙青瓦的村居相互映衬。人与景,共同构成了一幅田园风光图。
物质精神双丰收
重建之后的小村,并不是把它作为一个普通的安置点来规划、设计和建设,而是作为新农村的“样本”来打造。在充分尊重民愿的基础上,绵竹对玄郎村农居的墙体进行改造,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为公益年画,描在民居墙体上。今年,绵竹年画艺人又以“三讲三爱两进步”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主题公益年画,并率先在玄郎村上墙。
“三讲三爱两进步”即讲科学、讲法律、讲文明,爱党、爱国、爱家,发展进步、文明进步,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德阳路径”。以此为题材的年画,带着满满的正能量。比如这一幅《爱国》:妈妈举着一幅刚刚完成的“热爱祖国”剪纸作品,对着孩子在讲述什么。头戴虎头帽的孩子捧着胖脸蛋,听得聚精会神。《讲文明》《讲科学》等其它几幅作品也是如此,运用“接地气”的年画元素表达,既喜庆又发人深省,成为了村民家门口的“活课堂”。
在新村建设中,玄郎村逐步完善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建了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信息资源共享室等文化场所,并利用这些平台开展文艺表演、电影放映、趣味体育等活动,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出健康淳朴、文明和谐的民风乡气。
特色鲜明的小村,带来的不仅是感官上的美好,还带来了产业上的“大转身”,成就了乡村游。每逢周末,都会有很多游客前来踏青赏花、品农家土菜。70多岁的陈吉熏本是城里人,2014年,她被玄郎村独有的乡村风貌所吸引,开始在那里长期定居。她说,如今的玄郎村,乡风文明、邻里和谐、村容整洁,文明新风已渗透到村里的每个角落。
文/本报记者 王三春 通讯员 周韵 图/王平
新闻推荐
绵竹市医院与乡镇卫生院搭建合作共建模式 为解决病痛提供绿色通道
(记者陈晓霞通讯员金丹)为深入探讨医疗合作共建模式,进一步增强与基层卫生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分级诊疗工作的深入开展,绵竹市人民医院主动出击深入基层,先后与绵竹市内5家中心卫生院搭建了医疗合作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