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六化”联动 推进转型发展 ——访绵竹市委书记陈万见
贯彻市委七届十四次全会精神,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绵竹如何主动作为?日前,记者采访了绵竹市委书记陈万见。
陈万见说,绵竹曾有连续14年荣列四川省十强县的辉煌历史,但现在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绵竹的历史方位、现实地位、目标定位都在发生深刻变革。基于“传承历史、紧跟时代、引领发展”的综合考量,我们对绵竹精神进行了新的诠释,那就是:“敢想敢干敢担当、创新创业创一流”。
努力把绵竹建设成“工业强市、文旅名城、美丽家园”,是绵竹融入德阳发展大局、纳入全省发展视野的战略审视,是基于绵竹自身的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发展优势的综合考量。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围绕新定位、新目标,绵竹要坚持新理念、新导向,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攻坚克难、跨越发展。一是坚持“产业特色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突出绵竹产业发展特色,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这需要提升产业实力、搭建发展平台、扩大开放合作、构建投融资体系、强化政策支撑。二是坚持“改革纵深化”,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成德绵“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契机,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最大限度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三是坚持“城乡一体化”,树立“全域绵竹”理念,加快构建宜居城、特色镇、新农村“三位一体”的城乡发展体系,重点推进五大工程,即城市品质提升工程、特色小镇打造工程、美丽新村建设工程、基础设施升级工程、文明程度提升工程。四是坚持“全域景区化”,把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城乡建设与旅游发展融合起来,建设全域旅游、景城融合的文旅名城,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五是坚持“社会法治化”,深入推进“法治绵竹”建设,促进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推动形成尚法守制、公平正义、诚信文明、安定有序的依法治市新格局。六是坚持“惠民精准化”,按照“以人为本、回应期盼、补齐短板、增进福祉”的思路,实施“五大惠民行动”,全面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促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本报记者 陈晓霞
贯彻市委七届十四次全会精神,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绵竹如何主动作为?日前,记者采访了绵竹市委书记陈万见。
陈万见说,绵竹曾有连续14年荣列四川省十强县的辉煌历史,但现在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绵竹的历史方位、现实地位、目标定位都在发生深刻变革。基于“传承历史、紧跟时代、引领发展”的综合考量,我们对绵竹精神进行了新的诠释,那就是:“敢想敢干敢担当、创新创业创一流”。
努力把绵竹建设成“工业强市、文旅名城、美丽家园”,是绵竹融入德阳发展大局、纳入全省发展视野的战略审视,是基于绵竹自身的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发展优势的综合考量。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围绕新定位、新目标,绵竹要坚持新理念、新导向,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攻坚克难、跨越发展。一是坚持“产业特色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突出绵竹产业发展特色,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这需要提升产业实力、搭建发展平台、扩大开放合作、构建投融资体系、强化政策支撑。二是坚持“改革纵深化”,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成德绵“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契机,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最大限度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三是坚持“城乡一体化”,树立“全域绵竹”理念,加快构建宜居城、特色镇、新农村“三位一体”的城乡发展体系,重点推进五大工程,即城市品质提升工程、特色小镇打造工程、美丽新村建设工程、基础设施升级工程、文明程度提升工程。四是坚持“全域景区化”,把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城乡建设与旅游发展融合起来,建设全域旅游、景城融合的文旅名城,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五是坚持“社会法治化”,深入推进“法治绵竹”建设,促进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推动形成尚法守制、公平正义、诚信文明、安定有序的依法治市新格局。六是坚持“惠民精准化”,按照“以人为本、回应期盼、补齐短板、增进福祉”的思路,实施“五大惠民行动”,全面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促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本报记者 陈晓霞
新闻推荐
赵辉在绵竹市调研时强调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办好“中国月季展”
(记者肖盛雄)11月9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辉前往绵竹市调研重点项目建设和“第八届中国月季展”筹备工作情况。来到绵竹德—阿产业园,赵辉实地参观考察了光大绵竹城乡一体化再生能源项目,详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