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城市“保姆”的为民情怀

德阳晚报 2014-08-19 23:15 大字

黄舒(右一)正在现场指导道路建设施工。

“真没啥好说的,我每天面对的就是城市的大小街道以及下水管道,既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也没有刻骨铭心的事迹,就是很平常的份内工作。”近日,当记者见到黄舒时,她这样说道。眼前的这名女子是绵竹市城管局基础设施管理所的所长,给人的印象瘦弱而单薄,就是这样一副看似弱不禁风的肩膀上却扛着管理城市200多公里道路和100多公里排水管道的维护任务。

“家”里大小事“保姆”看到位

黄舒经常说,“城管就是城市的保姆,‘家\’里的大小事,‘保姆\’都得看到位、管得细。”对此,只要群众对城市管理提出意见,她都会立即办,好好管。

2013年的一天,黄舒接到群众电话,称怡园路因餐馆直接向排污主管道排放油污,造成该路段主管道严重堵塞,污水在街面肆意横流。放下电话,黄舒立即组织人员来到现场,将该路段近40米的排污管道打开,仔细清除油污杂物后,该条管道终于恢复通畅。今年4月25日下午,绵竹城区三星社区大南路133号小区内化粪池发生堵塞。由于该小区内无物管入驻,化粪池堵塞一事长期无人监管,每天大量的污水甚至漫流到街道,散发的恶臭味使得过往路人纷纷掩鼻。得知情况后,黄舒赶紧叫上工人,将该小区内的6口化粪池逐一疏淘干净,彻底解决了该小区住户的困扰。

每天出门巡查路面时,黄舒还随身带着笔记本,对群众反映的意见、问题逐一记录。黄舒总说,只要是群众的事,再小都是大事,都得尽力解决。

当“保姆”行动快做事细

“我们所包括我在内总共只有4个在编人员。”黄舒称,即使在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城市的管理依然运转自如,因为有规范制度提升工作效率。

黄舒制定了所里的规定:群众来电、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必须在一个工作日内踏勘现场,三个工作日内整改落实;对于反映较多的下水道堵塞现象,须在当日内实施解决。每整改落实一项工作,她还邀请群众现场检查,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这样的办事效率,有例为证。2013年一天晚上10点过,黄舒正准备休息,此时热心市民打来电话,称滨河路某处井盖遗失。想到该路段属城区交通要道,过往车辆及行人较多,黄舒连夜赶到现场,及时在周围摆好锥型桶等警示标志,天刚亮就找来工人赶紧将井盖补上。今年3月下旬,有群众反映城区1号立交桥人行道东北角路段杂草横生,一道围墙更是将道路拦腰堵截,过往行人只能将围墙敲开,从一人宽的缝隙里进出。得知情况后黄舒立即和工人赶到现场查勘,并邀请该名群众现场沟通实施方案,用时3天将围墙拆除,道路清理及路面水泥硬化工作也随即完成……

多年的城管工作让黄舒养成了一种职业习惯,就是每天走在街面时,她的眼睛总是紧钉着大街小巷的路面,看看人行道板是否松动,窨井盖有无缺失。在绵竹城区,哪一处路段地势低洼,哪一条街下水道最容易堵塞,遇到雨水天气,哪条街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黄舒都了然于胸。“行动快、做事细是我的做事准则!”黄舒说,干城管工作,就得从细微入手,才能把这个“家”看管好。

“保姆”不好当须得不怕累

眼下,正是汛期,也是黄舒精神高度紧张的季度。“现在一下雨就睡不好觉,总要想着哪里会不会发生内涝,排水管道会不会堵塞。”黄舒称,前段时间下了几场雨,就格外担心,最后天不亮就爬起来了巡街了。城区低洼路段是不是积水严重?对黄舒来说,汛期无疑就是她一年中最紧张的日子。

2013年7月9日,绵竹境内普降暴雨,城区多处路段出现内涝。当天凌晨4点半,黄舒就和同事赶到办公室,开始分片区巡查。一路走向新城区,黄舒最担心的当数盐城路。“那里地势低,这么大的雨,只怕已经有积水了!”赶到现场一看,东方明珠小区到盐城路段的积水已经深达30多厘米,再不排水只怕附近单位住户将面临内涝!情况紧急,黄舒二话不说,一个人冒着暴雨,踩进小腿深的积水,将水里的杂草杂物打捞干净后,又徒手将路面上5个近20斤重的雨篦子一一掀开,对该路段进行应急排水。清晨8点半,上游河段即将开闸泄洪,黄舒又赶紧叫上施工人员,在路面上堆积好沙袋,以改变洪水走向,盐城路内涝现象大大减缓。

为防止汛期城区出现积水内涝现象,每年一进入4月,黄舒和所里的3个男同事就忙碌起来,4个人总共要检查城区上百公里排水管道,清理雨篦子近5千个,清掏雨篦子近3千个,试水量达2千余个,各种雨污井、管线井等近万个。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周末、节假日都难得休息,可黄舒却从来没叫过苦累,也没退缩过一步。“我们都佩服她,一个瘦弱的女同志,却跟我们一样起早贪黑,很不容易!”在同事周进眼里,黄舒就是个十足的女汉子。黄舒说,当城市“保姆”,就得有不怕苦不怕麻烦的精神!

>>>记者手记

黄舒总是说她没啥惊天动地的壮举,都是些点点滴滴的平凡事,应该宣传比她更辛劳的基层干部。但正是她这种淡然心态,让我们看到一个柔弱女子的心胸宽广。她用任劳任怨、敬业执著的品质,把人生的支点立于城市建设管理之中,书写自己绚丽的人生。

本报记者 陈晓霞

新闻推荐

传统手工月饼有温度

“富新肖月饼久负盛名,远近皆知,买月饼都要排队、限购!”8月28日中秋节前夕,记者慕名来到绵竹市富新场镇一个叫“肖月饼”的手工作坊,感受这个具有30年传统的老字号,回味儿时的温情记忆。肖兆祥老人正...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