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记者芦山行(二) 贴心援建惠民生 一点一滴润民心

德阳日报 2014-02-13 02:03 大字

春节前夕,芦山县飞仙关镇朝阳村阳光灿烂,绵竹市援建组组长何俊和援建组成员们来到朝阳村,为这里的五保老人们送去了新年祝福。

走进朝阳村困难群众保障性住房,记者看到,家家户户门前都挂起了红灯笼,贴上了春联,寒风中透出浓浓暖意。“喜值丰年进雅居,欣逢盛世迁乔第!”五保户陈明轩的家门前也挂起了红灯笼,贴上了喜庆的春联。

“陈大爷,我们德阳援建人员来看望您了,祝您新年快乐、身体健康!”“谢谢,太感谢你们啦。”说话间,援建人员将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送到了陈明轩的手上。

红色的沙发、红色的床罩、红色的窗帘……记者留意到,60多平米的房间被布置得十分温馨,屋里还摆放着崭新的液晶电视机、取暖炉、餐桌等等。

“一想到能在这么好的新家里过春节,我就开心。这不仅要感谢政府,更要感谢德阳的援建者,让我搬新居、换新颜,欢欢喜喜过大年!”年过六旬的陈大爷高兴得合不拢嘴。据悉,全镇同陈明轩一样的31户五保户都已搬入新居,实现了“搬新家、过新年”的愿望。

在援建工作中,援建组结合“走建惠”活动,以人人动手、真帮实干、以点带面的方式,加快灾区农房的重建进程,确保受灾群众早日搬进新家“温暖过冬”。去年12月31日,当听说凤凰村塔子坪组村民李继红、李继伟两户家庭困难且劳动少,援建组和镇上工作人员一行12人,来到两家的自建农房工地,开始了搬砖行动。经过近8个小时的努力,终于把1.2万块建房用砖搬到了指定的施工现场。

在开展“走建惠”活动的同时,援建组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德阳援建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加强与对口乡镇沟通协调,全力做好援建工作。何俊介绍,在核查凤凰村麻柳林聚居点景观工程的施工图时,他们发现设计内容与正在实施的内部主通道管网工程存在重复设计,便取消了重复的路灯工程;在核查绿化工程的施工图时,发现设计内容包含了30余种植物,预算达上千万,超出建设规模和标准,便第一时间与项目负责人沟通协调,节约了工程资金成本。

“地处国道318线和省道210线交叉路口的飞仙关镇场镇,可谓芦山县的‘迎宾门\’。”何俊说,为了精心打造芦山“南大门”,加快南场镇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受飞仙关镇党委、政府委托,援建组还派专人到四川省建筑设计院进行现场督促、协调设计工作,确保按时完成设计施工图纸。

此外,为切实推进芦山县飞仙关镇灾后科学重建项目顺利实施,援建组通过“三举措”做好造价管理工作:狠抓财政投资评审送审资料,确保“一次送审一次审结”; 狠抓施工合同管理,提高项目业主抗风险能力;狠抓施工过程中的变更管理,控制项目工程造价。

记者手记:

当天,记者在凤凰村聚居点看到,来自绵竹市的年画艺人向冰和曾氏三兄妹正在新建安置房的墙壁上描绘着绵竹年画和芦山花灯。

“该聚居点共有119户,目前已建好51户,我们特地从绵竹请来民间年画艺人,选择性地在这些新建房屋的墙壁上作画。”据何俊介绍,他们特意把绵竹年画带到了芦山,就是为了促进民俗文化交流,加深两地友谊。“希望通过年画和花灯,进一步加强两地间的文化交流,共同促进民俗文化产业发展。” 何俊表示。

相信带着“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的共同信念,在对口援建中,德阳与芦山一定能够结下更加深厚的情谊,建立起深化交流、互利互惠的合作机制,推动双赢发展。  本报记者 孙祯

新闻推荐

东北镇敬老院评选“银发美人”

志愿者为老人化妆。(文/图记者陈晓霞)每个女人都有爱美的权利。3月6日,第104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前夕,绵竹市东北镇敬老院为这里的老奶奶们组织了一场“银发美人”选美大赛。由志愿者和社工们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