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绵竹 家门口就业 让“候鸟”不再迁徙

德阳日报 2014-02-19 02:02 大字

承接产业转移造“饭碗”

走进江苏工业园区,处处可见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加大本土企业扶持力度,积极鼓励企业增强自有专利研发,目前,绵竹各工业企业正逐渐向精细化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持续抓好招商投资与项目建设工作,主动承接成都等地产业转移,做大经济“蛋糕”,光机电产业城、大学城等多个项目陆续落户绵竹,预计项目竣工投产后,将提供就业岗位超过万个。

开展专场招聘送“饭碗”

家住东北镇双胜村的侯小勇以前也是一名“候鸟”。2008年以前,侯小勇一直在外地打工,直到“5·12”大地震后才回到家乡绵竹,并顺利找到了工作。今年2月8日,侯小勇又凭借从事多年机电维修工作优势,顺利在“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现场与一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侯小勇说,家乡的发展让他结束了在外漂泊的日子,现在的生活,他很满足。

一个岗位不仅意味着一份收入,对于侯小勇这样的返乡务工者来说,更意味着不再受外出务工之苦,能享受和家人团聚的幸福。近3年来,绵竹市人社局针对全市机械加工、化工等龙头企业用工需求情况,通过镇乡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企业用工需求,让更多的务工者在家门口就能了解到招工就业信息,同时积极组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公共就业服务系列专项活动30余次,成功实现就业12000余人。

强化技能培训保“饭碗”

在绵竹市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的焊工班,齐天镇返乡务工者王大哥正认真地听老师讲课。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如今王大哥已经成了一名熟练的电焊工。王大哥说,大多数返乡务工者,更想拥有一门技术,有技术就不愁找不到饭碗。

通过大力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目前该市已成功建立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为龙头,定点培训学校为辅助的培训网络,并利用公共就业实训基地,通过订单、定向式培训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及失地无业农民、失业工人等的技能培训。同时人社局与各镇乡及其他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积极引导农民工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从事规模种养等,力推返乡农民工本地就业“最大化”。

提高薪酬保障稳“饭碗”

招工最要紧是留下人。近年来,绵竹加强企业用工需求对接,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拓宽本地劳动者就业渠道,同时积极与用工企业协商,努力提高务工者薪酬待遇等。在今年2月8日举办的“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上,各企业提供的工作条件和工资待遇正逐年提升,有的技术岗位月薪高达4000余元,包食宿、带薪年休假、上“五险一金”、“奖金+提成”计酬等更是成为了企业拉拢人才的“软福利”。

据介绍,目前本地就业工资水平已逐渐接近外出务工收入,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更倾向于“本土就业”。

何菲 王平

新闻推荐

政协委员一条建议 校园周边环境 整治立马行动

2月17日,德阳市政协委员、绵竹市紫岩小学校长谭克收到德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发来的《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力度》提案办理的函。函中向谭克委员通报了德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从今年1月以...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