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绵竹齐天镇:“坝坝小晚会”成为文化大舞台

德阳晚报 2013-08-20 23:19 大字

舞姿不完美,情感却充沛,因而也就有了强烈的感染力。

没有绚丽的舞台背景,没有耀眼的明星阵容,台下台上,热热闹闹,每场演出的主角都是乡里乡亲——6月至9月的星期四,是绵竹市齐天镇老百姓洗眼睛和洗耳朵的“好日子”,文康社区综合市场前的大坝坝上,当地文艺积极分子自编自导自演的“坝坝小晚会”每周在这里上演,开展得红红火火。一场场乡土气息浓郁的文艺演出,田边地头传出的一阵阵笑声和掌声,见证着德阳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由“送文化”向“种文化”的新转变。

“粉丝”热捧“坝坝小晚会”

8月15日傍晚,太阳还没有下山,暑气依然很盛,舞台、灯光还没有搭建完成,人群便开始向坝坝里聚集:街巷里,太婆太爷摇着扇子,三三两两踱着逍遥步过来了;田埂边,姑嫂闺蜜相邀,端着自家的椅子、板凳来占座位了;村道上,摩托、火三轮载着一家老人、远亲近邻“杀”过来了。许多农民兄弟,甚至还来不及洗去裤腿上的泥星,就兴致勃勃奔向“坝坝小晚会”的现场。大人们叙说家长里短边等待着节目演出开始,小孩子则在广场上嬉戏追逐。

家住文康社区的陈达珍一吃完晚饭就匆匆赶到广场,抢占了一个前排的位置。年近七旬的陈婆婆可是坝坝晚会的“忠实粉丝”,“以前只能在电视里看明星,现在这么近地看表演,而且是我们老百姓自己演,感觉更亲切。”陈婆婆还告诉记者,不仅自己爱看,3个孙儿也喜欢,“他们等会儿忙完家里的活路,就要赶过来。”

和陈婆婆一样,早早赶来的还有李树怀大爷。今年72岁的李大爷端起小板凳守在舞台前。“听他们唱会儿歌、跳会儿舞,自己也很高兴嘛。”李大爷笑眯眯地说,平时除了在家务农就没有什么休闲活动,自从镇上举办文艺表演以来,他可是场场不落,就连排练他也要抽空去瞅几眼,“晚会给我们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欢乐。”

“快点呀,都要开始演了!” 一个小女孩拉着爷爷一溜小跑,小脑袋一直望着舞台,他们是从圣新村专门赶来看节目的。小女孩叫黄奕,今年7岁,很喜欢唱歌跳舞,她说,希望自己有一天能登上舞台为大家表演。

去年,首届“火红的齐天”的广场文艺演出拉开序幕,一场场表演下来,名头越来越响,本镇的,邻近富新镇的、孝德镇的,甚至绵竹市的,有闻讯前来观看的,也有借台唱戏的,每场演出演职人员上百人,观看者则达两三千之众,坝坝里鼓乐喧哗,人山人海,成为乡里乡亲夏季农闲时,最为期待的休闲娱乐方式。

家门口的“星光大道”

当晚8点,随着主持人的五秒倒计时,第二届“火红的齐天”广场文艺演出第六场,在开场舞《吉祥谣》的优美旋律中拉开大幕。一群身着鲜艳藏族服装的演员登台亮相,翩翩起舞,为现场观众展现了藏族舞蹈的独特魅力。让你有些无法相信,这些表演者都是来自文康社区的中青年妇女,她们的舞姿当然不完美,却有板有眼,投入程度一点也不亚于专业的舞者。

刘俊瑶是一名大二学生,当天她与高中好友一起表演了歌伴舞,青春少女好听的歌声和靓丽的外形相得益彰,获得了父老乡亲热情的呼喊和掌声。她告诉记者,自己是利用暑期返乡的机会主动参与进来的,一方面锻炼和展示自己,一方面为家乡的群众文化活动添一份力量。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我的朋友》……串烧歌曲耳熟能详,台上倾情献唱,台下和声一片,引发了一波互动小高潮。来自社区畜牧站的李雪以古筝演奏了一首《纺织忙变奏曲》,颇为娴熟的演奏技巧将观众带进了农家妇女辛勤纺织、愉快劳动的画面中。

齐天镇党委书记陈斌汗流浃背地挤在人堆中观看表演,从头观到尾,一个节目不拉下。他说,每一次观看演出,他都会惊讶,“原来我们的百姓中有这么多的文艺爱好者,拥有这么高的水平,真的是卧虎藏龙、人才辈出。”

“坝坝小晚会”不是打擂台,不是“超女”“快男”PK,而是乡亲们梦想的比拼。陈斌感动于台上演职人员的辛苦付出,更感动于台下观众的热情“追捧”,“这说明,群众真的很需要这种具有亲和力的精神食粮。”

文化新风拂乡村

“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日前,中宣部等部委联合发出通知:不得使用财政资金举办营业性文艺晚会;不得使用财政资金高价请演艺人员;不得使用国有企业资金高价捧“明星”、“大腕”,坚决刹住滥办节会演出、滥请高价“明星”、“大腕”的歪风。

齐天镇的“坝坝小晚会”便是通知精神的最好诠释。

坝坝小晚会始于去年,成形于今年。作为一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惠民工程,坝坝小晚会呈现出“百姓编,百姓演,百姓看,百姓乐”特色。每场10多个节目,绝大多数都是“自选动作”,本土产生,自编自演,原汁原味,可能前两天在村里发生的事情,过几天就以小品的形式搬上了舞台,既丰富了节目内容,也让观众受了教育。

从创作、排练到表演,参与者来自齐天镇的各行各业,有农民、机关干部、学生老师和企业职工等。村民老刘读小学四年级的侄女15日打来电话说,当晚要表演健美操,老刘便借来一辆“火三轮”,拉上院子里的邻居来给侄女捧场。“这就是我们坝坝小晚会深厚的群众基础——‘接地气\’,参加人员接地气,节目编排接地气。好看程度肯定比不上专业晚会,但是节目内容来自生活,老百姓演给老百姓看,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陈斌说。

“坝坝小晚会”的延续开展,更使文明新风不断吹拂乡村。陈斌介绍,不少乡亲在收入提高后,精神文化生活却相对缺乏,出现了因为打牌赌博引发夫妻不和、儿女不孝、邻里不睦等多种问题。现在他们自己走上舞台,使农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素质。

妇女们组建的健身队,不仅学会了健身表演,还学会了民族舞蹈等多样才艺,“全镇现在有20多支文化队伍。学跳交谊舞、演小品和唱歌的人越来越多了,打牌赌博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当场晚会的主办者、文康社区书记余甲军说。时间的选择上也很考究,利用的是夏季农闲时间。俗话说,人闲是非生,“现在大家没事的时候就忙着排节目、想招数,比哪家办的晚会更有人气,哪个还有时间精力去扯筋拌架嘛。”

目前全镇一个社区、4个村、多个驻镇单位企业“轮流坐桩”组织演出,每次演出,都有其他组织者到现场观摩学习,回去后就暗自较劲,使这个舞台越来越活。

演员们的服装、道具大多他们自己筹资、采购、甚至设计,演出的舞台租自学校,而灯光、音响设备也是租用婚庆公司的。“有文化专项资金的,全部补贴给群众,但能共享的资源就共享,绝不乱花一分钱。”绵竹市文体广新局局长于天培在现场告诉记者,根据群众的文化需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办出群众喜爱的晚会,一台节俭质朴的“小晚会”,可能正是当地民众的文化传播大舞台。

文/图  本报记者  王三春  孙祯

◆记者点评

不请“明星大腕”,而是把舞台提供给百姓展示自己的风采;不需要豪华排场,企业、社区、学校、院落,到处都是表演的舞台。让百姓成为晚会的“明星”,圆一个梦想,让演出成为展现生活的“舞台”。“坝坝小晚会”有望成为挖掘和培育乡土特色文化,推动农村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

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建设是基础,管理是保障。一要加强村级自办文化的能力,二要增强乡镇组织文化的水平,三要加强县(市)级服务农村的功能。不然,农村文化建设难以形成长效机制,无法摆脱“热闹一阵子”的怪圈。

在筹划前后,应多听取民意,了解群众的想法和需求,归根到底,“坝坝小晚会”因百姓需求而生,为提升百姓生活品质而办。

新闻推荐

李向志率队赴芦山考察对口援建工作时强调 科学务实真情援建 共建幸福美丽新家园 刘宏葆等参加

11月27日,在省政府秘书长、雅安市委书记叶壮陪同下,德阳市委书记李向志一行在芦山县飞仙关镇察看德阳对口援建项目并进行调研。本报记者程果摄本报讯(记者许江韵)继7月24日赴雅安市芦山县考察对口援...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