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德阳日报 2013-08-01 02:31 大字

●幸福民生

就业为民生之本,就业问题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重大问题。30年来,全市各级就业部门从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服务、强化技能培训、开展就业援助等环节着手,全面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全方位推进就业工作。伴随德阳经济的加快发展,德阳市就业从高失业,到稳定就业,再到发展振兴充分就业,实现了就业与经济发展同增长。

民生故事:只要肯干就有机会

绵竹市剑南镇回澜社区的代里琼今年40岁,小学文化,没技术,找工作很难,一家3口就靠丈夫1000元的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想给儿子买点学习资料都难。

去年底,代里琼在社区办理了就业失业登记证。很快,劳动保障站就给她推荐了几家单位去面试。经过面试,今年4月,代里琼和工业园区某企业签订了3年劳动合同,“工资加上补贴,一个月有1300多块钱,还有社保。”代里琼说,自己现在工作起来特别有劲,首先是家庭月收入超过2000元,一家人的生活和孩子的学习费用不用愁,社会保险还解决了养老后顾之忧,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失业了。

杨德志是一名“80”后高校毕业生, 2009年毕业于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后,回到家乡自主创业。他用大学创业挣来的钱和亲朋好友的借款,创办了“旌阳区地龙生态养殖场”,饲养生态鸡。为了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旌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亲临指导,为他颁发了创业补贴和创业奖励,并提供了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养殖场很快走上正轨,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本着国家对“绿色城市”的规划和从小对栽种植物的爱好,杨德志又开辟了一条新的创业之路。2010年10月,他注册了“德阳市花满庭园林设计有限公司”,进行苗木的生产与销售,同时涉足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公司先后成立了两个苗木基地,占地面积150余亩,总资产300万元。到目前为止,公司已有100余万元的营业额,还安排了十余人就业,其中还有几位就业困难人员。

民生行动:创新就业促进机制健全

德阳市全面实施了就业优先战略,大力实施了“就业促进”民生工程,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扶持和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实现了由政府“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向劳动者自主择业、单位自主用人、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转变,就业渠道趋于多元化,就业形式日益灵活多样,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为引导农村劳动者参加培训,德阳市开展就业政策宣传进乡镇活动,深入实地向农村劳动者宣讲国家、省、市就业促进政策,为其提供培训咨询服务,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其次是提升农村劳动者的就业技能,依托定点培训机构和专题培训方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农村劳动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焊工、电工、中式烹调师等20多个项目技能培训,力求培养出一批懂技术、善经营、能带领其他农民致富的新型农民。再次,保障农村劳动力培训质量,采取培训全程监督机制。每期培训班不定期、不定时、不同形式抽查监管培训质量,对完成培训计划的学员,组织进行考核和专门技能鉴定,保障劳动者切实掌握相应技术要领。

为了助推高校毕业生就业,从2009年起,德阳市就推出专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安排。推出政策支撑服务、实名制登记管理服务、SIYB创业培训服务、岗位对接服务、就业见习服务和困难帮扶服务等六大服务。2012年,全市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345万元,完成省厅下达目标任务的113%。高校毕业生创业266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0.83%。

为不断完善就业援助制度,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形成帮扶困难人员就业的长效机制,加强了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做好了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藏区“9+3”学生就业工作。积极鼓励创业,不断完善创业服务工作机制,大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市、县(市、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全市1145个乡(镇)、村(社区)建成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基本形成了统筹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了城乡就业服务均等化。

民生数字

2012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478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9145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986人;扶持城镇残疾人新增就业9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345万元;发放青年创业小额贴息贷款1325.7万元;发放妇女创业小额贴息贷款4.84亿。促进266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2009级藏区“9+3”毕业生就业率达99.22%。培训在岗农民工18824人,品牌培训2345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5300人,新型农民培训13858人;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29.26万人次;农村青年技能培训777人。 

记者手记: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就业促进工作已经从促进上世纪九十年代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就业,发展到促进新生代务工者的就业、创业。劳动者已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找一份工作,而是谋求找好工作和更高质量就业。按照十八大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要求,需要社会、企业和劳动者更好地营造就业环境,实现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机会。

本报记者 陈晓霞

新闻推荐

绵竹举办第二届金秋诗会

随着“田野上,秋天因诗歌而持续着……”的激情朗诵,近日,由绵竹市作家协会举办的第二届金秋诗会在该市剑南老街古戏台广场举行。著名藏族作家色波、苗族诗人何小竹、龚学敏、雨田、白鹤林等与存在主...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