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经复合模式的“广济实践”
在“菜—稻—菜”粮经复合模式下,新一轮蔬菜即将上市。
12月20日,久违的太阳终于露出了它冬日的笑脸,大地暖意融融。绵竹市广济镇中新村的李永义趁着这冬日暖阳,在自家的承包地里转悠着。看着前段时间栽下的菠菜、香菜,如今长势大好,只等着明年元旦节就开始大量上市,李永义的心里乐滋滋的。“这季蔬菜卖了后,明年2月份再栽种一季蔬菜,4月份收获后就腾出田来种水稻。”李永义的这种轮作栽培模式是广济镇正在实施发展的“菜-稻-菜”粮经复合型经济。
广济镇地处绵竹西北部,地处沿山,有良好的种植条件。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做足文章、做好文章?该镇因地制宜实行产业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切合自身实际的路子。该镇正在实施的“菜—稻—菜”粮经复合模式即:每年水稻收割后种植一季蔬菜,年前收获后再种植一季蔬菜,这季蔬菜收获后再种植水稻。这样的循环模式,如今正在广济产生“蝶变效应”!该镇2万余亩耕地,当地的大蒜特色蔬菜,加上叶烟、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了12000亩,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大蒜,是广济镇农业的“拳头产品”。该镇党委政府为加快大蒜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建协会、抓基地、促龙头的工作思路,促进了广济镇大蒜生产和大蒜产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从2000年以来全镇大蒜种植面积年均增长5%,蒜农年均收入增长8%,大蒜已经成为广济镇农业发展的特色,更是广大农户增收致富的亮点。如今已形成以中新村、南岳村、卧云村为主要种植区域的大蒜基地近6000亩。
一枝独花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单靠大蒜产业,远远支撑不了该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必须“多条腿”走路,才能实现全镇特色农业发展。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广济镇逐渐形成了以大蒜为主打,特色蔬菜齐头并进的格局:以绵广路为主线,在道路两旁大力种植大棚、反季节蔬菜;开发农业特色产业,以中新村为主体,打造黄背木耳种植示范片,以天平村、祈祥村为主体,打造叶烟种植示范片。如今,4000亩的蔬菜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并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该镇农业技术中心负责人向记者算了一笔帐:6000亩大蒜,每亩纯收入达3000元,蒜薹达到2000元,一季特色蔬菜每亩纯收入能达到4000元,一亩田纯收入达到10000元,这还不含种植水稻的收入。
李永义在水稻收获后种植的一季蔬菜马上就要上市了,在销路上,他并不发愁。因为,镇上的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他吃下了“定心丸”!该镇坚持走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子,农户与专业合作社签订合同,由合作社提供种子、技术,收获后按照保护价格收购,农户不需要自己跑市场。该镇成立了广新蔬菜合作社、龙马蔬菜合作社、昌明合作社等近10个。合作社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市场,对于农户来说,有效的保障了种植效益。
为增强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实现农民增收,广济镇党委、政府未雨绸缪,从种植的各个环节加大对农民的支持力度。镇上为了鼓励广大农户积极调整农业结构,该镇每年从财政挤出资金用于蔬菜基地改良补助,奖励先进生产、营销示范户。同时,加强技术服务,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如今广济镇采取的粮经复合模式取得了成效,但在今后的道路上,该镇将按照建成一片、巩固一片、辐射一方的原则,坚持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创新农业产业发展,在粮经复合模式的基础上丰富模式内容,增强广济的农业综合效益。
王勇 本报记者 陈晓霞
新闻推荐
群众争相观看年画节各项表演。正在进行的年画巡游表演。“在绵竹感受到热闹喜庆的浓厚气氛!”2月1日至24日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绵竹)年画节,把这座城市装扮的喜气洋洋,到处张灯结彩,赏年画、看河灯、听...